top of page

1

日本石川7.6強震後各地搶救中!311災後建築都以「保護人」為標準?日本政府哪些改變讓外媒嘆為觀止? 【TODAY 看世界】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 Jan 16, 2024

此影片謄本由Zoo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新年第一天才剛開始,日本本州北陸地區靠日本海側的海岸,在下午4點10分遭到規模7.5強震襲擊。震央在中部的石川縣近海,全國幾乎都能夠感到震動。接著馬上就發布了大海嘯警報。

一名台灣的吳姓遊客告訴路透社,路上汽車晃得很厲害,馬路還裂了個大縫。另一個上海旅客原本跟滑雪的朋友在聊天,突然整個房間劇烈搖晃。幸好災後沒有什麼大礙。在受災嚴重的石川縣,許多旅客因為交通停運受困當地的大城金澤車站,只好在車站過夜吃緊急食品應急。然而,截至我們截稿為止,罹難者都在石川縣北部的能登地區,已經增至30人,數百人受傷。各地的傷亡人數還在逐步更新,但幸好日本海側人口沒有太平洋側密集,高樓也比較少,沒有出現太大規模的災情。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每個地震也各自不同,去年土敍地震倒了一堆房子,日本這次震得算嚴重,但初步看來損害程度比較輕。那麼,日本是怎麼做到的呢?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歡迎收看范琪斐的 Today 看世界。我們先來看看這次的災情。

因為連夜地震上百次,在零下低溫的戶外過夜,包含整個能登半島,不少城鎮斷水或斷電,預計有4.6萬人疏散避難。由於地震之後交通寸斷,海邊又發布高達3公尺的海嘯警報,人員跟物資都進不去也出不來。幸好地震發生的西海岸波濤不大,海嘯警報解除之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召開了救災記者會,要自衛隊跟警消全面投入救災。

他表示從直升機空中觀測之後發現,震央附近的石川縣能登災區山崩的崩、路斷的斷,正在考慮從港灣突破交通挺進災區。目前已經有1000人抵達現場。其他災情包括地震造成管線走火,光在能登廳就有20棟住宅燒毀。

以木造建築聞名的觀光聖地,日本三大早市之一的輪島市「早市大街」大火燃燒,有超過100棟商店跟住家建築付之一炬,燒了近20小時還在救火。除了大規模失火,輪島市還傳出了一棟七層樓建築被震垮之後直接壓向隔壁的民宅,疑似有兩個人受困。當局還收到至少50多起房屋倒塌的通報,包括神社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災損,讓消防局忙著救災。

雖然現在各地都還在搶救當中,死亡人數預計會進一步攀升,但給大家一個概念,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規模比這一次小,只有7.3,就造成6000多人死亡。2011年的311大地震規模有9.1,造成全日本快2萬人死亡。但這是個大地震加上海上加上核災的三重大災難,日本這樣算是表現得很好的了。很多外媒就對日本社會的韌性嘆為觀止。所以,這次的地震規模會對付什麼呢?

《紐時》就說,日本每次一發生大災難就會檢討並且真的做出改進。比方說,每一次地震過後,當局都會檢討並且滾動式的改進建築標準跟相關法規。其中最重大的變革是1981年修訂的《建築耐震基準法》,規定1981年之後蓋的建築物要能夠承受震度6到7級的地震所造成的損壞。這邊解釋一下,這邊的幾級幾級,有多厲害。比較常看到的是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量,兩者是不一樣的。

所以日本政府在建築法規上做出了什麼改變呢?首先是定下新標準,也就是建築物的防震目標不是一定不能倒,而是保證屋內的人安全。專家佐藤淳告訴BBC,只要是建築物就要達到兩個基本條件。第一碰到小型地震要做到震後完全不用修繕結構,第二碰到大型地震的時候,房屋完不完整不是重點,裡面的人安全就算合格。有時指出這跟美國的標準差很多,美國很多地方的建築標準是房子蓋了就要撐50年不倒,等屋齡年限到了就拆掉重蓋,但日本是盡量防止損壞及減少傷亡。

要做到這兩點,房子從地基到整個結構都要做出改變。先從地基開始,日本大部分建築物都加裝了避震器,基本上就像是一塊由鋼片跟橡膠片組成的墊子,墊在建築物的地基吸收地震搖晃的時候對建築的衝擊。

有時指出阪神大地震的時候用這種工法建築只有20幾棟,當時約10萬戶房屋全毀。在那之後,日本新蓋的建築當中至少有9000棟建築換新工法建造。另外,在大樓內部也加裝了阻尼器,也就是類似汽機車避震器一樣的裝置,用來吸收震動的能量防止對建築物內部結構的破壞。建築物的結構則是多加額外的鋼骨支撐,這樣成本一定會比較高,但政府願意投資。像是阪神大地震之後,日本就投資了數十億美金研究建築物防震技術。到了2011年的三一大地震的時候,許多建築物都因為有了安全措施減少傷亡。

世界銀行的報告也指出,311大地震的時候跟地震相關的損害相對減少,大部分損失都是由海嘯造成的。另外媒體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電視台跟東京地鐵都播放廣告宣傳耐震系統,也讓民眾更願意買單。

但有專家指出,除了建築法規完善,政府的全民防災教育也做得很足。專家告訴《紐時》,311大地震的時候,岩手縣大船渡市雖然很多房子被沖毀,但不少人及時逃難,就跟政府的大規模公眾教育計劃很有關係。大船渡市不但有清楚的英日文雙語避難指示,防災警報還每天測試三次。另一名專家指出,有沒有受過訓練差很多。拿躲避海嘯來說,受過訓練的人只要5到10分鐘就能夠跑到高地避難。南亞海嘯會造成這麼多人喪命,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當時很多人已經看到海嘯了卻逃得太慢最後淹死。

剛剛提到311地震的時候,主要是海嘯造成的原因。海嘯造成傷亡及損失,在那之後,日本就加強對海嘯的應變措施,其中包括重建更高的海堤,在水門加裝感應器提醒沿海社區民眾可能的海嘯威脅,并且自動關閉水門。也更加強對地震跟海嘯的演習。

但要警告民眾就得要準確預測。日本東北海岸有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監控感應器網路,由150個海上策戰組成。在海底的板塊邊緣設置了海底地震儀,地震發生的時候透過觀測地殼的變動及海水的起伏程度來預測海嘯。原本用一般的電腦來跑至少要30分鐘,算完海嘯都到了。要知道311大地震之後45分鐘海嘯就出上岸,所以現在預測團隊用AI幫忙,用3000多個模擬海嘯訓練出AI模型。現在預測出來情況準確度很高,不過目前只能預測高度超過1.5公尺的大型海嘯,小型海嘯還不夠準。

針對預警,日本也推出全國性的海嘯警報,在地震預警系統發佈之後,最快在三分鐘內就會同步釋出警告。搭配上新的預測模型,能夠更好的改善海嘯因應。另外,在發佈海嘯警報時,語氣也很重要。NHK電視台在311之後做出重大改變。第一,在發佈海嘯警報的時候,用強硬的語調要求民眾避難,加大出事情的嚴重性。這一次地震發生當時,負責宣布地震消息的NHK全國女主播因為曾經在NHK金澤台待過,大概是出於擔心,用相當強烈的語氣要求避難。雖然有人認為太過激動,但是網路輿論一般認為這樣的激動是有必要的。第二,清楚說明目前的情況,例如海嘯來臨的時候不能直說海嘯來了,而是要說第一波已經到了,之後可能還有第二波,請立刻避難。

這次地震過後大家第一時間就想到核電廠還好嗎?地震後傳出上週才獲准恢復商業運轉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用過燃料棒的燃料池水被震到晃出來。這邊特別說明一下,這些水不是直接跟燃料棒接觸的反應爐爐水,灑出來量也不多,沒有溢到廠房外的話沒有安全疑慮。石川縣治賀町現在停機中的北陸電力公司志賀核電廠,使用過燃料棒的冷卻設施也有部分水溢出,還有變壓器失火後來被自動消防撲滅,有一部分電源無法正常使用,幸好冷卻設備都還機能正常運轉當中,目前沒有檢測出輻射外洩。

311之後日本對核電安全採取了很多更新的措施,除了加強安全標準,也建立了新的監管機構,增加透明度。這十幾年來,日本民眾對核電態度出現改變,從原本的反對核能,要求政府重新檢討核能安全跟尋找替代能源,到近幾年反核態度開始鬆動,支持重啟核電的人數由原本的三成緩緩上升。朝日新聞與2023年2月的民調更首次發生翻轉,支持重啟的比率來到51%。同時日本的電力公司也逐步重啟核電,日本政府也在去年5月修改了法規,令核電的使用年限有機會延長20年,等於最多可以商轉60年。

為何日本民眾對於核電的態度有那麼大的轉變呢?一方面是能源價格上漲,自從關掉核電之後,日本以火力發電填補發電的缺口,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天然氣價格更是漲破天花板,加劇民眾的生活負擔。另一方面則是缺電危機。2022年的夏季,日本政府就曾因電力供應吃緊,要求公司部門節約用電,讓日本產業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那些停擺中的核電廠。

這次的地震可以說是日本這幾年搞核能安全改革的試金石,大家都在關注日本政府是否能夠妥善處理核電廠的異常狀況,來證明日本推動核能是安全可靠的。特別是日本海側的活斷層多,是地震的活躍區。電力公司有沒有太小看斷層活動對核電廠影響,一直都是反核團體爭執的重點。

此外,這一次的地震也讓人擔心起滿是斷層帶的能登半島上,如果真的發生地震或是海嘯引起的核災,半島上原本就脆弱的陸海空交通都有可能像這次地震一樣中斷,30萬人口是不是能夠安全疏散,也成為判斷未來核電能不能夠繼續商轉的重要要素。世界銀行在全世界各地發生大型災難之後,都會寫一個報告叫做「我們學到什麼」。在日本三一地震十周年的時候,他們的結論就是,日本面對311這種超大型的災難表現算很好的。因為每次一出事,日本政府都會研究問題所在,並且做大型投資確實執行,所以才能夠越改越好。

所以日本人做了什麼呢?世銀的報告說,第一,事前做了救災計劃,災難不一定照劇本演出,但有計劃絕對比沒計劃好。第二,越多人參與社區的韌性就會更強。日本災難應變是中央跟地方政府一起投入,不是推來推去,也不是只有政府的事。土地開發商、工程公司、各種企業都會參與。像賣房子的就會教民眾新房子房政的好處,學校也會教會小朋友,海嘯來了要往高地跑。越多人參與協作相互支持,災難發生的時候大家就會更快知道各自要做什麼,什麼不可以做。第三,政策定了不是就硬邦邦的不能調整,要不停的練習、不停的修改,韌性是一個反方向不復操作的過程。

那好啦,那我們台灣做的怎麼樣呢?921也過了20多年了,我們的社會有在災難中求取教訓了嗎?我推薦大家去看看《報導者》的20週年特別報導,把我們有做的沒做的都做了一個蠻好的整理。結論是什麼呢?文裡引述了長期關注台灣救災學者謝志誠的說法,他認為台灣的防救災近年做得不錯,但大多數人都是救災結束之後就離開了,該有個後重建時代的過程關懷計劃,檢視重建的後續情況、新建制新發現以及欠缺。

我自己的房子是五六十年的老公寓,當初鄰居提議要都更,我舉雙手贊成,我就是怕地震。但是談了五六年進展不大。我周邊有很多類似經驗的人,很多人就堅持說一定要一坪換一坪,然後說公設比太高了。我其實很困惑,加了電梯加了停車場,一定會吃掉原來的坪數啊,不然停車場是從哪裡生出來呢。但我也沒法說服他們,只好每次地震的時候就想:還好這次沒倒。

今天我想問問大家,你是A,趕快改建,改建條件差一點也沒關係,還是B,大地震多久才發生一次,這風險我願意承擔。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奇案調查】高智商犯案系列,玩弄警察於股掌中,勞力士成破案關鍵

解密工作室 | 懸疑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極限父子檔登山家 香港最年輕登珠峰頂 兩父子夏天34度練山 冬天攀零下30度世界高峰 努力儲錢、眾籌、找贊助 攀上七大洲最高峰|#700萬種生活 #4K

Mill MILK | 社文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視障人士點樣入球場睇波?Karen挑戰一個月速成做口述影像員 試一次為視障人士「講波」賽馬會菁英盃決賽驗收成果|#試一次 #4K

Mill MILK | 社文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iOS18 Beta速試6個Apple沒告訴你的新功能!竟還發現有iPhone16的設計玄機?HTC手機不死、2024再推新作|#廣東話 Priceweekly 223

Price.com.hk 香港格價網 | 科技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Apple Vision Pro續作終止開發?消委會空清機報告:小米大勝Dyson!Honor200實試:拍攝萬元級明星相?|#廣東話 PriceWeekly 224

Price.com.hk 香港格價網 | 科技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