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人生什麼是值得追求的?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列入「絕對會改變你一生的啟發之書」

窮奢極欲 | 財經類 | Nov 28, 2023

此影片謄本由Dionysus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大家好,這裡是窮奢極欲,一個離不開錢的頻道。對多數人來說,平日的生活就是工作、吃飯、休息與親友相處的綜合體,日復一日形成的生活習慣成為我們人生的主要組成。雖然看似正常,但總有人會開始心生懷疑,自己是否當真想過著這樣的生活。 最近就有一本書探討以上議題,書名是「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剛出版就攻佔亞馬遜銷售榜,並在歐美地區爆紅。三名作者都來自耶魯大學神學院,與一般勵志書籍不同,這三位學者堅信人生不存在一套標準解答,而他們要做的便是提供讀者們一套思維指引。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開頭提過,人類的本性就是會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創造一套固定模式,但弔詭的是,許多人又不會甘於平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既定的生活模式產生焦慮與質疑,而這些負面情緒的來源,並源自生活中的四層模式。最表層的模式是「不假思索 (Without Hesitation)」,我們生活中面對的大部分事情都處於不假思索的狀態,累了就睡覺,無聊就刷刷手機,沒有明確的目的,也不需要額外思考,身體就會自然動作。一直處於這種狀態下,人們會取得某種好處,那就是省去思考背後的時間成本與精力耗損,但有不少人卻不會一直停留在這個層次。從意識到這件事本身開始,就進入下一階段的「效能模式 (Efficiency Mode)」。進入效能模式後,人們會開始審視日常,看自己的舉動能否達成心底的目標。在這個階段,如果強化效能,往往可以大幅改善生活與職場的表現,因此有許多朋友就停在這個層次。本書自此介入理論,作者提出的下一個階層,可以幫助自己找出真正追求的事物。 第三階層名為「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從第二層的策略性思考轉向內心層面的省思。舉例來說,一個人運用謀慮取得升遷,哪還停留在效能層次?但如果進一步思考,為何自己想獲得更多權力,並踏入自我覺察的領域,但在剛踏入這個境界時,往往也會被龐大的焦慮感反噬。這階段遭遇的焦慮感可分成兩種情境,首先是在獲得原以為想要的事物後,卻發覺自己沒有預期中的滿足感。第二種則是意識到自己很難達成主流價值觀中的美好生活,進而產生挫敗型的焦慮。而這兩種焦慮背後都源自同一個問題,人們迫切的想知道,怎樣的生活值得全力追求。如果到了這步還有動力再往下走,那人們就進入最後一個層次,也就是「試圖超越自我,探尋人生的真義 (Attempting to Transcend Oneself and Explore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為了不讓整個議題發散失焦,作者接下來分段切出重點,逐項討論實際面的思考方向。當被問到人生想追求甚麼,許多人的答案都是金錢。2018年針對美國大一生的調查顯示,多達八成的受訪者認同致富的重要性,他們不只為了滿足娛樂需求,而是堅信自己可以透過教育將財富轉化成下一代的成長資本。在追求金錢的人們眼中,存在名為「3A願景 (3A Vision)」的邏輯,也就是所有一切都可取得(Available),可接近(Accessible)也可實現(Attainable)。對多數人的幸福人生來說,3A願景看似無懈可擊,但作者卻提出不同的思考方向。像在一場豪華遊輪旅行時,人們享受各種娛樂,但同時也有許多員工,為了服務這些人,領著低薪辛苦工作。作者要讀者們嘗試思考,自己花錢享樂的同時卻有人因此受苦,而那份快樂是否會變質?相信對許多人來說,這題的答案非常簡單,畢竟人們熟悉的資本主義世界正是如此運作,花在享樂上的錢也是自己辛苦賺來。但作者認為,仍有少數人會對此心有觸動,而這恰好證明並非所有人都崇尚物質的價值,像在佛家思想裡財富與權力正是悟道的阻礙。如果人們經過反思意識到,物質上的追求並非理想生活的唯一解,下一個問題就在於如何調整時間與心力,並在金錢與權力上分配資源,以此度過理想的一生。

本書接著介紹兩個真實案例,故事的主角恰好都是建築師。上世紀的德國,一名叫史佩爾(Albert Speer)的優秀建築師,他還不滿三十歲就獲得希特勒的賞識,受邀擔任納粹黨的總建築師。 對史佩爾來說,身為有抱負的建築師,他無法拒絕天降的大好機會。自此,史佩爾全力投入工作,在設計出壯麗建築的同時,卻也參與戰爭並使用奴工,最終因為參與非人罪行,成為反人類罪的共犯。另一個案例,主角就做哈非茲(Mohamad Hafez),他出生於敘利亞,在美國接受教育,畢業後進入頂尖的建築師事務所,過著常人眼中的成功人生。然而在他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祖國敘利亞卻爆發戰火。某天哈非茲前往難民營,探望同為建築師的姐夫時,他的思維模式從追求成功的第二階段瞬間成長,自此他的人生出現巨變。 內心的伊斯蘭信仰讓久居美國的哈非斯開始反思,自己必須為家鄉做出貢獻。從那天開始,哈非茲利用所學專長打造微型模型,重現敘利亞之美,同時他也走遍西方世界,到處演講,分享難民的故事。這兩位頂尖建築師的經歷,體現出用心思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作者甚至認為,這值得花費一生的時間反覆思考該如何生活。

然而這條路卻窒礙難行,除了思考本身本就不易,路上常遭遇的阻礙,更源自當代社會存在的「道德煉金術(Ethical Alchemy)」。時間拉回18世紀,獨立不久的美國正準備籌組新政府,開國元勳麥迪遜(James Madison)在起草法案時面對到一個難題,那就是該如何組織一個良善的社會,並以此為動力持續運作。在他眼中,美國人有好的一面,但也會欺瞞與傷害他人,最終麥迪遜與其他代表在費城會議中,以制衡原則訂定憲法,利用人類的利己天性,讓全國政府順利運作。這套方法延續到現今社會,變成了所謂的道德煉金術。 當代世界的運作動力源自人類的利己本質,並以此達成動態平衡。舉例來說,在司法體系中,辯方律師的責任並非探尋真相,而是為當事人謀求最大的利益。而在政治環境中,選民並不會鎖定完美的候選人,而同樣也是追求族群利益。這套機制內部充滿制衡力量,讓社會得以長期運作,但作者認為,這也破壞了人們對價值觀的分辨能力。 因此,作者主張想要找出理想的生活之道,我們可以先借助神學與哲學的理論,藉此找出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向。像基督徒的生活便是遵循上帝的旨意,而東方的傳統思想也有道德可以被用來牽引人生的道路,而在哲學思想中,也存在效益理論,以樂趣與痛苦的量值來規劃人生。

回到這本書的根本,這是一場人生的思辨課,也因此作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透過整個思辨的過程,協助讀者找出適合自己的答案。最後本書也給出三個建議方向,第一,先認真考慮自己的人生樣貌,同時強化思維的深度。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人生,不見得要鎖定追求幸福,也可能是遵循一套原則規範。其次是要思考理想人生的廣度,涵蓋多大的人際網絡,是要維持利己主義,還是要延伸到所有陌生人的幸福,這同樣沒有正確答案。最後則是要習慣不確定感,每種人生價值的選擇,背後都是一連串探求的過程,而理想人生並非始終不變,練出探索的能力,更能貼近自己的內心。即使未來發生變化,也總能等閒以待。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大半人生遭入侵行動抹去,美國人卻不知伊拉克在哪?伊拉克醫生阿里的故事【TODAY 看世界|人物放大鏡】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危機!數十萬軍民上街抗議訴求為何?以色列司法改革僵局何解?【TODAY 看世界】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不含「領土」靠「意識形態」擁20億國民? 信徒遍佈全球、和美簽約結姐妹市 神秘的凱拉薩國到底什麼來歷?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懶人包:川普AV女優封口費案|國際大風吹 Ep. 260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普亭尷尬了: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涉個資疑慮,義大利暫時禁用ChatGPT|國際值日生 Ep. 157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時政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