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100% 看了就不會怕碟仙的影片】碟仙的起源 為什麼碟子會自己動? 如何破解碟仙

cheap | 歷史類 | Oct 30, 2023

此影片謄本由呀清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在香港與台灣,碟仙是一個歷久不衰的都市傳說,即使沒玩過的人也多多少少聽過。雖然玩法眾說紛紜,不過大致的過程如下:要先準備一張寫滿漢字與數字的圖紙,以及有畫有小箭頭的碟子。道具準備也不難,蝦皮上就可以買到。如果想要更有儀式感一點,還可以再準備白蠟燭與香,道具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儀式了。參與者圍坐在圖紙周圍,各自伸出一隻手指按在碟子上,然後念一些咒語,例如「碟仙碟仙請現身」,如果成功召喚,碟子就會自己動起來,並且一個字、一個字的回答大家的問題。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碟子會自己動啊?碟仙是哪裡來的呢?碟仙其實就是與另一個世界的朋友溝通,屬於通靈的一種。那麼就跟道教有關囉?當然不是,咱們正統的道教連乩童都不認了,怎麼可能認碟仙?也確實翻開中國古籍還是道教經典,沒有任何與碟仙有關的記載。這也可以理解啦,同樣是要鬼神協助,碟仙的效率差太多了,問一個問題還要一群人壓著碟子在那邊跑來跑去。如果問一些比較困難的,如背《出師表》,碟仙跑完大概也天亮了。反觀乩童或扶乩,神明附體後就啪啪地講完或是寫下來,這也難怪古人沒有在玩碟仙,畢竟效率太差了。

其實碟仙非常地年輕,問世至今不到一百年,可以說是現代人的發明。最早關於碟仙的記載是1934年上海《申報》上面刊登一則廣告,賣的是「科學靈乩圖」,主打「用普通的碟子就可以與鬼神溝通」,並說這是科學不是迷信,什麼都可以問,「不怕你不信,只怕你不試」,且強調「科學靈乩圖」是由留學德國的徐桐發明,絕非迷信,相當科學。

看得出來,這個東西的玩法與今天的碟仙一模一樣,且一份只要兩毛錢。再根據廣告的說法,「科學靈乩圖」在傳入上海前,在廣東一帶早就流行多時。因此可以知道,碟仙是近代人的發明,還引起了一陣流行。

那為什麼人們要拋棄原本歷史悠久且更有效率的扶乩,要跑來玩碟仙啊?這是因為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後,知識分子大力提倡「德先生與賽先生」,德是Democracy(民主)賽就是Science(科學),反對封建專制與迷信。但中國人敬拜鬼神,求生問卜有好幾千年,怎麼可能說禁就禁?那怎麼在科學的大旗下,光明正大地求生問卜呢?很簡單,把前面加上「科學」兩個字就行了。於是一些歐洲回來的留學生參考了當地通靈的方式,發明了「科學靈乩圖」。

在18到19世紀,歐美國家熱衷於「通靈主義」或稱「降靈運動」。人們相信人的意識不會隨著死亡而消失,而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就是有靈魂啦。因此,只要找到適當的方法,人們就可以與靈魂溝通。

1848年,美國出現了一組靈媒——福克斯三姐妹,號稱可以通靈,多次舉辦盛大的「降靈會」,與現在的演唱會一樣,一次入場可達幾百人。觀眾們可以透過姐妹花與鬼魂對話,鬼魂則會透過敲擊的方式回應,如敲一下等於YES,敲兩下就是 NO,也可以拼湊單字。從一開始詢問樂透號碼、股票明牌,到後來有人想跟過世的親人對話,因此,姐妹花年紀輕輕就賺進了大筆的鈔票,名聲響應全國。不過到晚年,兩個妹妹沉溺於酒精,變成了酒鬼,與大姐鬧翻。一氣之下,妹妹公佈了他們的把戲,原來都是自導自演,根本沒有什麼通靈。所謂的敲擊就是自己敲的啦。之後,他們的名聲大減,也相繼去世。

雖然福克斯姐妹的通靈是場騙局,但絲毫不影響眾人們對通靈的熱情。在1897年,美國與歐洲通靈協會的會員高達八百萬人,且主要來自中層與上層階級。因為有錢人怕死,又不受教會擺佈,想知道人死後會去哪。其中不乏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如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美國總統林肯與他老婆,也都是通靈的愛好者。林肯還在白宮舉行過通靈大會,連發明大王愛迪生也想蹭一下這股熱潮,發明了一種「靈界電話」,以便人們可以與過世的親人交談。當然,「靈界電話」一點用都沒有。

最早人們多是用「轉桌術」來通靈,就是一群人圍著桌子,雙手放在桌上,過一陣子,桌子就會開始震動,那就表示通靈成功了。人們可以透過桌子的震動來解讀亡靈的意思,如果動得很厲害就表示YES,靜止不動就NO。如果要更進一步溝通,可以讓參與者依序唸出英文字母,當桌子傾斜時,就代表亡靈選擇了這個字。重複個幾十次,就可以拼出一個單詞。但轉桌術非常繁瑣且耗體力,轉個幾圈就累個半死又聞不出所以然。於是有人發現了商機,發明了Ouija,簡單又省時。Ouija在西洋恐怖電影中時常看到,可翻譯成通靈板或是女巫板也行。就是一塊木板,上面寫滿了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左右兩方各有YES和NO。底部還寫了一行GOOD BYE。使用方法是用一個眼淚形狀的小木片(planchette),稱為乩板。參與的人會把手放在上面,當成功召喚出靈體時,乩板就會在通靈板上移動,將答案給拼湊出來。而那個GOOD BYE也很好理解,就是儀式結束後禮拜地跟對方說再見,效率可比轉桌子好上幾十倍。

通靈版一開始「通靈」的味道沒有那麼重,反而被當成一種家庭娛樂。並在1890年,被一位美國商人拿去申請了專利且賣得非常好。經過了一百多年,這個專利仍有效。在美國專利局還查到這份文件。目前專利的擁有人,竟然是美國的跨國玩具公司孩之寶,也就是那一家生產漫威、寶可夢的玩具大廠。而Ouija這一詞是「通靈板」給自己取的,說是祝你好運的意思。

到了1920年代,因為西班牙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許多人思念失去的親人,讓通靈板再次成為熱銷商品。不過更多的時間,通靈板都被當成闔家歡的桌遊推廣。如這張海報宣傳,上面寫著「Oh Ouija,我們會擁有車嗎?哪個大學會錄取我?」因此在差不多的年代,那一位留學德國的徐桐接觸到通靈板也是很正常的事。通靈板在那時就是隨處可見的桌遊,玩法與碟仙一模一樣。然後呢,就被徐桐帶回了香港,傳到了上海廣東,變成了碟仙。碟仙不只外觀、玩法與通靈版相似,連規則都抄了不少,如不能問對方怎麼死的,不能自己一個人玩,人越多越好,才能控制靈魂的力量。離開時,一定要把乩皮指到GOOD BYE,要不然會有厄運產生。

不過「科學靈乩圖」剛進入中國,即使有「科學」兩個字,仍被許多人大肆批評。魯迅就曾開罵,中國就是有一群人專門搗蛋,連科學都帶來妖氣。另外也有人在《申報》投書,大酸特酸說,在不久的將來咱們中國人肯定也會發明「科學吃飯法」、「科學拉屎法」、「科學戀愛術」,進而再發明「科學強國法」。不出幾年,何止收復東北,變成宇宙強國都可以。

另一方面,歷朝歷代的中國政權向來就懼怕宗教信仰的威力,如同清朝大力鎮壓白蓮教,今天老共打壓法輪功一樣。當時各地的政府看到一群人整天群聚拜請碟仙,要是哪天碟仙要他們推翻政府,這還得了。因此1934年,北平、上海相繼禁止販賣「科學靈乩圖」。碟仙因此沉寂了一陣子,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來台,碟仙也跟著傳到了台灣。1960年代在台灣非常盛行,經常可以看到同學聚在一起招喚碟仙,後來被政府禁止。結果又在80年代開始流行,在文具店用100元就可以買到,甚至在1984年,連警察都想靠碟仙破案,更別說賭徒想用來發財了。

但與通靈皮一樣,許多不相信碟仙的人都認為碟仙是唬爛的,是偽科學。早在通靈板的年代,歐美的科學家們透過各種實驗證明了碟仙與通靈板,都可以用科學解釋,跟超自然無關。科學家們先是發現,如果問碟仙參與者都知道答案的問題,那麼答案都是對的。例如問說「比卡超是什麼顏色?」,那麼碟仙會指向黃色。但如果問未來的事情,如這次奧運中華隊可以拿到幾面獎牌,咱們事後再來看,通常都不準,表示不是真的能預知未來。因此,照這個原理,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盲測實驗。既然碟子自己會動,那麼把參與者眼睛都蒙起來,無法看到板上的數字也沒差吧?但是證明,遮住眼睛後,碟子還是會動,但只會拼湊出無意義的語句。接著第二個實驗,我們在碟子上抹一層油,會發現即使手放在上面,碟子也動不了,因為摩擦力變小,參與者會難以控制碟子,碟子就無法按照指示移動。所以兩個實驗都證明了碟子是人在動而不是自己會動。甚至更狠一點的,既然碟子自己會動,那還要人的手幹嘛呀?厲害就自己轉啊!如果碟仙真的會自己轉,那就是永動機,不就會被科學家拿來發電?

但這邊得說明一下,我們說人在動不是說有人在裝神弄鬼,故意去動碟子,而是人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觸發了肌肉反應,做出了無意識的微小動作。這在心理學上稱為「ideaomotor effect」,就所謂的意念動作效應。當人們把手放在碟子上時,他們會無意識地推動碟子,而自己卻渾然不知,還會驚訝地說:「哇,碟仙是真的耶!」但實際上只是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反應而已。所以從碟仙的歷史脈絡來看,今天大家覺得很可怕的碟仙其實是200多年前來自美國的通靈熱潮,一種受歡迎的產品。後來通靈板傳到了歐洲,被一位中國留學生改良為「科學靈乩圖」,最後變成了碟仙。科學家也用了多種實驗證明了碟仙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所以到底有什麼好怕的啊?

雖然好萊塢的恐怖片還是把通靈板演得很恐怖,會召喚出惡靈,如2014年美國的恐怖電影《Ouija》(照繁華叫做《通靈板》),但台灣翻譯成《碟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只花了500萬美元就賺進了1億美金的票房。且通靈版專利的擁有者孩之寶還贊助了不少錢,因為電影上映後,讓他們旗下的通靈板暢銷熱賣。孩之寶現在仍把通靈板當成桌遊賣,在亞馬遜就能買到,一組售價大概是20美元,適合8歲以上的兒童。且從評論中可以看出,許多買家把它當成聖誕節禮物送給小孩,,或生日禮物,還說女兒很喜歡,一絲恐怖的感覺都沒有。明明華人世界的碟仙就有通靈版變的,是相同的東西,但外國人把它當玩具。而華人變成了恐怖的碟仙,這就是文化差異吧。

在80年代的台灣,碟仙在校園也非常盛行,但現在很多小朋友可能聽都沒聽過。那是因為以前的娛樂少,碟仙也算是一種便宜的娛樂,而在差不多的年代,校園鬼故事更是學生間不可缺少的話題。有別於日本學校怪談,鬧鬼最兇的地點,首推是廁所,如有名的花子,其次是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或走廊樓梯等,像是會動的骨骼模型。但是台灣校園最容易鬧鬼的,則是宿舍、電梯與校園景點,廁所倒還好,。如有名的成大穿牆人,一整排宿舍的人不約而同的看到不明的白色物體穿越房間,要不然就是哪位學姊、學長在宿舍自縊,或是因為意外死於宿舍,每到半夜,就會在宿舍的長廊聽到奇怪的腳步聲,看到過世的學長姐。而電梯因為空間密閉或狹窄,也是很好發揮鬼故事的地方,如文化大學大仁館的電梯,據說某位同學在半夜搭電梯時,電梯在每一層樓都會停,但都沒有人進來,不過這位同學卻覺得越來越擁擠……

台灣校園的特色景點,鬼故事也特別多,像台大醉月湖、東海女鬼橋、淡大宮燈大道等。不過內容差不多,多半是失戀的悲劇,一位負心漢沒有準時赴約,女學生變傷心的自殺了。之後每到夜晚,她的幽靈會出現在相同的地方,向路過的人詢問「現在幾點了」,直到找到那一位負心漢為止。其中東海女鬼橋的故事,還在2020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與遊戲,拍完也不錯呢。女鬼橋不只做到了鬼片的基本嚇人,其實還是優秀的推理電影。我都覺得非常好看了,Netflix上面有,歡迎大家去看。

而最近《女鬼橋2: 怨鬼樓》也上檔了,這一次則是改編文化大學的鬼故事。傳說大仁館是陰間的入口,因此建築要蓋成八卦格局才能鎮煞。誰知道哪個天兵建築師,卻蓋成了逆八卦,而一群白目大學生卻又想要在這裡測試自行開發的手機遊戲,那當然這些好兄弟是不會放過你的,大家可以到電影院欣賞。但如果喜歡更刺激的,可以試試同名遊戲《女鬼橋2 怨鬼樓 Mobile》,把電影中的手機遊戲變成了實體,讓玩家親身體驗電影中的恐怖。這款遊戲是由台灣的獨立遊戲團隊 Toii Games 製作,之前他們的《都市傳說冒險團》也非常不錯。玩家扮演的是手動遊戲公司打工邀約的大學生測試員,得依照老闆的指示前往各大校園進行任務,卻遇到各種零音事件,不但手機吸引了校內的冤魂。在解謎的過程中,還發現這些謎團越來越多。這些恐怖與幕後的秘密,就等著大家進遊戲慢慢體驗啦。《女鬼橋2 怨鬼樓 Mobile》 是一款文字冒險手遊,除了延續電影的世界觀,也集結了台灣各大校園的致命鬼故事,如我們前面說的那一些,女鬼橋、大仁館、醉月湖以及宮燈大道都有出現在裡面。遊戲也安排了兩種結局,就看玩家怎麼選擇。這款遊戲使用獨特的 LBS 地圖定位技術,讓玩家可以跟故事的主角一樣,前往指定的地點,在通過該地點關卡後可免費接觸該地點的補充故事,藉此更了解鬼怪怪物的背景與成為鬼魂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體驗,而無法親自前往的,也可以課金解鎖,體驗完整的遊戲劇情,並額外購買解鎖各地冤魂的補充故事。

《女鬼橋要用鬼樓 Mobile》 現正於嘖嘖平台進行預購。預購期間除了享有優惠價,還可以一次解鎖所有地點與故事,並獲得多款預購限定的實體周邊。喜歡鬼故事又喜歡冒險解題的朋友,趕快來看看吧!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腦筋急轉彎2片尾解析+12大彩蛋|小彬彬竟然出現?霹靂包原型?AC113?留言抽官方贈品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戰勝阿焦大作戰!腦筋急轉彎2最強指南|4招把阿焦變成神隊友|劇透|Inside Out 2|留言抽好書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腦筋急轉彎2無雷解析|小心你的情緒內戰!5招搞懂你的腦|留言抽好書|Inside Out 2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返工成日聽到「一代不如一代」 係源於心理偏見?社會學分析不同年代人特徵 點解00後會衝擊職場生態?|#Pantry有嘢斟 #4K

Mill MILK | 心理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00後擲廿萬創業開韓式自拍館 半年回本開分店 月打4份工返茶餐廳做樓面 拍Reels過900萬觀看次數 00後鍾意創業搵滿足感 抗拒朝9晚5?|#700萬種生活 #4K

Mill MILK | 社文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