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持續買進》用實證找出變有錢的簡單方法,完全不雞湯的理財核心法則

窮奢極欲 | 財經類 | Sep 11, 2023

此影片謄本由挪威的森林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持續買進 用實證找出變有錢的簡單方法 完全不雞湯的理財核心法則
大家好,這裡是窮奢極欲。一個離不開錢的頻道。在不久前的2022年,一本新書剛出版就登上亞馬遜投資類書籍的暢銷冠軍;更被美國專業書評機構Book Authority評為年度最佳財經書籍,這本書名為《持續買進》。名字聽起來雖然不太特別,但跟其他類似的書籍有很大的差異。它完全不走雞湯路線,而是透過純粹的數據歸納,帶領讀者探究理財核心規則。作者馬朱利 (Nick Maggiulli)在財富管理公司擔任營運長兼資料科學家,憑藉強大的專業背景,本書提倡的投資理財方案幾乎都有實證資料背書。以下就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看看一個平凡人該如何變得富有 。在本書的核心內容中,作者將財務規劃視為一條光譜;兩端分別是儲蓄與投資。而當前世上的每一個人,都因為經濟狀況與人生規劃的差異,位處光譜上的不同位置。而找出我們更該存在的地位 、挪動當前的腳步、優化每一次決策的結果,就能最大化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首先我們要來聊聊儲蓄的部分。本書給了我們兩個重點:第一就是破除存錢焦慮。許多媒體都不斷告誡人們,應該及早開始主動儲蓄,存下大筆現金退休養老;但作者卻認為這麼做可能會讓你的財富縮水。根據德州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以美國來說,有為數眾多的退休人士,他們的年支出並不會超出來自社福公司退休金與投資報酬的收入。在這些人的老年生活中,他們並不仰賴手頭攢下來的現金;許多人的財富甚至還在退休後不斷增加。美國的統計數字顯示,無論你是窮是富,只有大約1成4的老年人支出超過投資等所得來源,導致資產減損。

因此作者下了結論:人們需要的錢,往往比他們以為的還要更少。而他認為,人們在退休這件事上,不該給自己過大的儲蓄壓力。而下一個問題在於,究竟該存多少錢才算剛好。如果Google這個問題我們會得到超過15萬個搜尋結果,不過答案都大同小異,他們多半會定出一個數字,要人們努力把收入的固定比例拿來儲蓄。對此作者認為,坊間常見的觀點存在兩個錯誤假設:一假定人們的所得長期處於穩定狀態;二 假定所有所得水準的人都能做到相同的儲蓄率。
為了證明這兩大假設不成立,作者先是引用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自1968到2005年,美國的家庭所得波動率顯著提高;他接著拿出美國聯準會與全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全美所得最低的2成民眾,年儲蓄率只有1%;但收入最高的2成民眾,儲蓄率卻高達2成4,相差24倍的儲蓄率以及持續波動的家庭所得,讓作者堅信這個問題沒有一個萬用解。人們應該要以變動的狀態,滾動優化當前的儲蓄策略。而他也給出兩個建議:第一 是把能存的錢存下來,而不用遵守硬性的比例數字;第二個建議則是開源節流。

針對開源節流這點,作者砲轟所謂的財經專家。他認為這些人過度提倡省錢致富的論點,像是每天少喝一杯咖啡,就能成為百萬富翁的說法。作者強調,撙節開支很容易描述成簡單的算式:每天省多少錢,幾十年後就可以多存多少錢。這樣淺顯易懂的描述方式,很容易被人們採信,但這中間存在巨大的謬誤。因為消費性支出很容易有待償性。如果在咖啡上省錢,這些人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與其他消費項目支出更多金錢。除此之外,如果按照美國勞工局的消費者支出調查,全美所得較低的四成家庭,其收入只可用來支付基本開銷,根本沒有多少撙節的空間;反觀高收入家庭,他們的支出雖然很多但所得卻高出更多倍。

因此作者主張,人類的消費行為存在邊際效用遞減。但賺錢卻反向而行,也因此如果想拉高儲蓄率,最好的方法是把重心放在增加收入,而不是用盡一切辦法省錢。
至於要如何賺更多錢,這題確實因人而異。書中給到的建議,跟常見的資訊落差不大。不過作者也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他認為如果想要存下更多錢,就該學習老闆的思考方式,將人力資本轉化為財務資本。而這也是本書後半部的核心內容:如何用最安全的方式來投資獲利。當前的資本市場,存在股票、債券與房地產各種標的。每人適合的戰場都不一樣,而作者此處便引出本書書名:他認為人們應該探索各種投資項目,並按照持續買進的理念操作。這裡作者以最受歡迎的股票作為例子,分出三個重點來解釋他的投資心法。

第一個建議就可能引起爭論。作者認為投資人不應該購買個股。根據SPIVA 2020年發布的報告,在實施調查的五年時間裡,有多達七成五的主動宣布基金績效都輸給大盤指數。這些基金都是專業操盤手與分析師團隊的心血結晶,專業背景與投入的資源都遠優於一般散戶投資人。但即便如此,他們的勝率仍舊偏低。另一項研究更道出了殘酷的現實,自1926年以來全美股票市場的淨增值源自表現最佳的4%上市公司,因此作者認為一般人不只沒有主動選股基金的龐大資源,也不可能穩定選到最強的4%企業。要擊敗指數的難度遠高於想像,所以他最終建議購買指數型基金來擁有一攬子股票。績效通常會優於從各股中找到贏家。

第二個重點是人們應該儘早投資。作者引用股神巴菲特2008年發表的言論 :他認為 美國在20世紀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十多次經濟衰退與金融恐慌以及各式各樣的災難 ,但於此期間道瓊工業指數依舊從66點攀升到11000多點。而其他國家的股市,也多呈現長期走陽的趨勢。因此他認為,有能力就儘早進場投資,始終是不會錯的道理。至於要等待時機逢低買入,還是有錢就進場?

這裡作者再次重申持續買進的核心理念。他以標普500指數為觀察對象,試圖找出定期投資的平均成本法,以及等待低點再入場的逢低買進法,比較這兩者的優劣之處。觀察與回測結果顯示,多數時候平均成本法的績效表現都比逢低買進來得更好。原因在於,等待低點的時候很容易遭遇市場持續上揚的波段,投資者因而錯失讓資本複利成長的機會,而且這還建立在投資者能精準找到市場底部的前提之下。如果轉換回真實世界投資人少了上帝視角,績效更將落後於平均成本的投資策略。

最後一個重點,便是該何時賣出資產。這裡作者提出三種情境:第一個目的是降低風險,也就是投資圈術語中的再平衡以及調整手上不同類型資產的佔比。雖然說再平衡很容易拉低報酬率,但管控風險的優點卻也格外突出,避免股票崩跌,為整體資產組合帶來過大的負面影響。第二個賣股情境是為了擺脫過度集中的持股或是持續虧損的部位。這裡作者建議使用分批出售的方式,以免賣出後價格反彈,最終導致錯誤學習、心態崩盤、紀律瓦解。第三個該當賣股的時刻要回到每人自身的投資目的,有人是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基金、有人則是為了買房。無論投資的目的為何,作者都強調要先把錢用於你需要的生活,再考慮投資來達到你想要的生活。

這本書我們差不多就介紹到這裡。由於片長問題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值得參考的觀念我們無法一一提到。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閱讀持續買進這本書,提升自己的財務規劃能力。我們下一集再見。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甚麼是地中海氣候?

皮毛小知識 | 科普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為何杜拜有這麼多王子?阿聯酋超獨特國家制度

皮毛小知識 | 科普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Steve Jobs傳奇故事,由輟學到成為蘋果教主,曾經喺公司門口「扯旗」鼓勵同事?|格物冷知識S2

格物 Blank in Blank | 歷史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人生幸福必須生育?養兒防老退休好策略?| 哈佛心理學教授戳破社會謊言

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香港語#2】香港獨有的龐大粵英外來詞系統 - 食物篇

皮毛小知識 | 科普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