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佛教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台灣人總分不清楚? 一次搞懂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的歷史
cheap | 歷史類 | Jun 7, 2023
此影片謄本由S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台灣人對宗教非常狂熱,四處林立的廟宇、神壇與宮廟已達1萬2000多間。「三月瘋媽祖、四月迎王爺、五月城隍生」各種宗教祭典,非常熱鬧。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政治人物,沒事就喜歡拜一下,宗教已深入人心。不過大家肯定都有一個疑問,台灣人到底在拜什麼啊?為甚麼一間廟有佛教的佛祖,但也有道教的玉皇大帝呢?為甚麼台灣的佛教道教不分啊?或是我們把格局放大一點,為甚麼中國的佛教道教可以融合?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佛教與道教的歷史說起。佛教的歷史我之前講過,這邊再簡單的帶過,等等會把重點放在道教。西元前六世紀左右,佛教誕生於今天印度於尼泊爾的交界。哪裏曾經有個迦毗羅衛國。王子悉達多看到世上苦人多,藉由修行領悟了超脫生死的佛法,最終成為了佛陀。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接著悉達多就開始教導眾生,這就是最初的佛教。佛教曾在印度非常的興盛,全國上下你佛我,我佛你,佛的不亦樂乎。但後來老字號的婆羅門教捲土重來,加上外來的伊斯蘭教雙重夾殺下,佛教在印度幾乎消失,現在印度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天下。不過雖然佛教在印度式微了,卻成功傳入東亞,在中國大放異彩。佛教應該是由西域商人在東漢年間傳入,作為外來宗教,一開始信的人很少,信徒都是西域胡人。一直到了西元386年,鮮卑族建立了北魏。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佛教給了人們一絲的希望。加上佛教的教義,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相當適合統治階級,希望這些死老百姓可以安分守己,把希望寄託於來世,不要吃飽沒事整天亂,因此北魏把佛教立為國教。全國上下到處插佛塔、蓋佛寺。有了官方的大力發展,從此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
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原始部落時期。與其他大型宗教不同的是,道教沒有創立者,如佛教的悉達多王子,基督教的耶穌,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創立者是誰都非常清楚。你可能會說,道教我知道啊,是老子創的。其實那是騙你的,道教並非一人一時一地所創,而是經過數百年漫長的發展,才逐漸成為一個宗教組織。老子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創了道教,但可以說道家影響了道教。說到道教的誕生,與三個面向有關。第一個是原始的薩滿信仰;第二個是先秦的諸子百家,其中陰陽與神仙家最有關;第三個才是道家,也就是老子、莊子、黃老學說的影響。先來聊薩滿信仰,部落型態的人們還是一群呼呼嘿嘿,人類的力量相當弱小。面對未知的自然,認為萬物皆與人類一樣有靈性,所以會拜天地、拜鬼神、拜祖先,什麼都拜。這是道教的濫觴。如西王母早在山海經時代就出現了,長得相當原始,是人頭獸身的形象。但到了漢朝,西王母已經變成了掌管不死藥的道教女神。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有了劇烈變動,出現了許多學術思想,其中更以儒家、道家與墨家市占率最高、最受歡迎,而陰陽家與神仙家,者兩者懂風水、講五行相剋,還會天文占卜,甚至是懂點醫學,有點像是薩滿信仰的精銳版。神仙家也稱為方仙道或神仙方術,認為人們可以透過修煉或是煉丹達到長生不老。此外,煉丹還可提煉黃金或是壯陽藥。其中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就被一位叫做徐福的術士所騙了。但春秋戰國時期的方仙道並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組織,也沒有完整的系統,當然也不是宗教,但已經有那麼一點道教的味道了。
那為甚麼後來這些神仙思想、長生不來與煉丹會在東漢末年被道教所繼承,稱成為一個宗教、甚至與佛教抗衡呢?關鍵在於東漢時期的道士-于吉。她自稱從神仙手上拿到了一本經典《太平清領書》,當然實際上有可能是他自己寫的,內容是將過去的神仙方術加以整理,成為有系統的神仙理論,內容是教人怎麼修仙啊,怎麼用符水治病等。對三國歷史略懂的人應該都認識于吉。在正史上,他確實是一位道士,但因為妖言惑眾被小霸王孫策所斬。而在三國演義裏面,變成了呼風喚雨的妖道。孫策斬了于吉後,也被他的冤魂害死。東漢末年,瘟疫四起,這是中國歷史上瘟疫最頻繁的時期,古代衛生條件不好,人們不知道為甚麼會忽然生病,也不知道怎麼治療,這就給了會醫術的神仙術士機會,如黃金之亂的張角,以于吉的《太平清領道》創立了「太平道」,就是一個嚴密的宗教組織,賣點是給人治病,而治病的方式是透過符水、符咒,以及一些奇怪的儀式等。別看張角很像一個神棍,他的醫術很高明,許多人因此而痊癒。張角的神蹟很快地傳了開來,出現了許多鐵粉與追隨者,最後張角搞了黃巾起義,想要推翻東漢朝廷。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也瓦解了東漢的統治,進入了軍閥割據的三國時代。另外張道陵也與他的孫子張魯,在四川創立了五斗米道,搞宗教嘛,總需要一個中心思想。奉老子為教主,莊子為祖師,以《道德經》為經典,長生不老或成仙則是最高目標。這量大團體是道教最早的兩大派別,代表過去那些神仙方術已從鬆散的個人,逐漸變成有思想體系、哲學經典的宗教組織,因此簡單來說,道教是由民間的薩滿信仰,混雜先秦時期的神仙方術,最後依靠道家理論,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借殼上市的本土宗教。
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期,因為社會動盪不安,每天打打殺殺,讓人民陷入了苦難,人人變成了躺平族。佛教輪迴轉世、普渡眾生的理念成為了人民的精神寄託,皇帝也熱衷於蓋寺廟、插佛塔,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而這時道教也出了不少大佬,有葛洪、寇謙之、陶弘景、陸修靜等人,把散佈於各地的道教經典、科儀,重新整理歸納,讓道教有更完整的神仙體系。這時期兩大宗教為了搶市占率,互有鬥爭,也互有融合。道教吸取了佛教的因果報應與輪迴,以及天堂與地獄的思想。最早的道教不強調來世,只強調如何修煉成仙,達到長生不老的永生狀態,而佛教也吸收了道教的神仙思想,以及養生與靈修觀念。道教的反璞歸真、自然無為,對禪宗有很深的影響。最重要的是佛教是外來宗教,剛傳入時勢單力薄,只能借助儒家、道家的學說去闡釋佛法,這也為日後的佛道合一埋下伏筆。
在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南朝,上至皇帝,下至儒士、和尚與道士經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這時期的儒釋道有了第一次的融合。但同樣的,佛與道之間為了搶信徒,兩方的鬥爭也相當激烈,如晉朝的道士王浮,經常與和尚帛遠爭論佛教、道教誰比較厲害。但帛遠的學識淵博,王浮屢佔下風,經常被辯得啞口無言。在一次爭論後,王浮氣不過回家寫了一本《老子化胡經》。說老子當初西出和谷關,最後在天竺化身為佛祖,說你們佛教是我們道教的兒子,叫聲爹來聽。佛教徒看了之後火冒三丈,所以也如法炮製寫了《清淨法行經》,說佛陀當初派了三名弟子前往中國弘法,分別是孔子、顏回與老子。你們老子還要叫佛祖師傅呢。這下氣得道教徒七竅生煙。雖然兩者荒誕不經,是天下第一唬爛大賽的產物,但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儒釋道是「同根同源」,促進了彼此的融合。但也有更激進的,中國歷史上的四次滅佛,儒家、道教各唆使兩次。如滅佛最徹底的北魏大武帝就是被信奉天師道的宰相崔浩與來自蒿山的道士寇謙之影響,兩人聯手下,將佛教趕盡殺絕,總之佛教、道教與儒士在南北朝有了第一次的融合,稱為三教合流。因為道教會煉丹,還講求長生不老。雖然沒成功過,但以前民智未開,有錢人都怕死,因此道教的神仙體系與長生不老很受歷代統治者的歡迎。唐宋兩代,都非常推崇道教,因為唐朝皇帝姓李,跟老子李耳同姓,所以把《老子》、《莊子》列為必讀教科,將清靜無為做為治國理念,並把道士列為座上賓,在全國各地建道觀,甚至只要到終南山隱居一陣子,身價就會水漲船高,不久朝廷就會請你出山當官,這也是成語「終南捷徑」的由來。當然最重要的是追求長生不老的煉丹不可少,要不然我信道教幹嘛。連英明神武的唐玄宗都曾親自學習煉丹,高宗則把女兒送去當女道士,但這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六位皇帝的死亡。其中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因為唐宋皇帝都信奉道教,加上佛教經過唐武宗的打擊,實力已大不如前。
接著是禪宗興起,印度佛教式微,以及宋代的理學影響,理學表現是儒家。但實際像是禪宗、道教與道家的集大成,讓儒釋道三者的發展,來到了一個新平衡,不再那麼水火不容。蒙古人興起後,道教全真派的祖師爺,72歲的丘處機到阿富汗與成吉思汗會面。丘處機給了成吉思汗不少治國的建議,還教他如何養牛,得到了大汗的敬重,因此元朝前朝,道教頗為興盛,《老子化胡經》重出江湖,還進化出了圖片版本,這引起佛教徒的強烈不滿。蒙古大汗蒙哥為了平息佛教徒的怒火,召開了天下第一辯論大會,佛教以少林寺長老福裕為代表,而道教是丘處機的大弟子李志常為代表/但少林寺長老顯然有備而來,整理了道教強佔500處佛寺的新聞,請求大汗做主。接著兩方就《老子化胡經》展開攻防,到底老子是不是佛祖的化身,但老子化胡是杜纂的,加上道教方準備不足,只能說沒聽過或不知道。道士們從一開始氣焰囂張,道最後節節敗退、理屈詞窮。接著福裕不講武德開了大招,說你們是否能藉由符咒做到入火不燒、白晝升天、長生不老等,這些你們常掛在嘴邊的事情,當然在場的道士面面相覷,沒人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辯到最後,甚至連評審委員、國師八思巴也下來尬一角,與道教辯論,最後大汗宣布佛教獲勝,道教要歸還霸佔佛寺的道場,《老子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焚毀。慘敗的道士必須剃髮出家、終身不得還俗,這招傷害性不大,但污辱性極強。李志常心態炸裂,隔年便鬱鬱而終。此後道教在元朝一蹶不振,要等到元成宗繼位才逐漸復興。
到了明朝,道教由於皇帝的支持,又硬朗起來,如嘉靖皇帝就是個老道士。從嘉靖二年在宮中建醮開始,一直到他服用丹藥而死。這四十年間如一日,他不但在宮中日夜誦經做法,並經常親自主持兩天一夜的道教祭典,為了求長生不老和壯陽,也熱衷於煉丹。道教滿血復活後,就此儒釋道經過了一千多年的融合,徹底的三教合一。王陽明的心學即吸收了三者的精華,形成了獨特思想。
佛道兩教除了經典、理念互抄,連神明也難分彼此。如佛教的觀音菩薩,變成道教的慈航天尊,而道教的玉皇大帝、關聖帝君,變成佛教的護法神、迦藍菩薩,甚至連道教全真派的五陽祖師呂洞賓,外觀就是道士的樣子,也有個佛號 - 文尼真佛。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要指出哪位神明,是哪個宗教「獨佔」,其實很難。
三教合一下,明清時代出現了大量的新興宗教,如三一教、羅教、鸞堂、一貫道,都是吸收三者的理念,重現開創世界觀的信宗教,信徒也不少。這裡面,我們以鸞堂為例子。鸞堂盛行於中國東南沿海。台灣就不少鸞堂,特色是起乩,可以通過扶鸞與神明溝通,與儒家關係密切。另外台灣常看見的乩童屬於靈媒、民間巫術的一種,不屬於正統佛教或道教,但卻經常依附於這兩個宗教上,像乩童常被濟公、哪叱太子附身,有時也會有親人的靈魂,被附身後,乩童可以幫信眾解惑,甚至是治病;或是在繞境時,用各種法器自殘,用鮮血展現神威。但佛教、道教都沒有起乩的傳統,道教經典還說「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起乩比較像是東南亞的傳統巫術,不過他們起乩的對象又是佛教、道教的神,這也難怪我們會分不清楚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了。
另外我們之前做的影片有說過,福建是全中國最迷信的地方。這是有歷史淵源的。福建人什麼都拜,石頭可以拜、樹木可以拜,無名屍變成有應公,年輕死去的女性會供奉在姑娘廟,這種大亂拜的信仰不屬於佛教、道教的範疇,就是民間信仰。一般來說,要成為正神,得先經過官方的敕封,要不然都是非法淫祀,如媽祖也是熬了一陣子才有今天的地位。而台灣移民大多來自福建,自然把這種大亂拜的「泛靈信仰」帶來了台灣,台灣人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秉持著「有拜有保庇」的信念,連小說的虛構人物孫悟空,銀行大盜李師科,流行歌手鄧麗君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都可以拜,還管祂是什麼教的人,就算不屬於任何宗教也沒有關係,因為拜拜講求的是靈驗、是心安,不會吃飽沒事幹去研究經典教義,如道教的經典《道藏》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不要說信徒了,台灣有多少宮廟?那些宗教人士會真正研讀《道藏》?但他們都自稱道教。因此簡單說,佛道在歷史洪流中經過三次融合,本來就不好分,只是台灣的泛靈信仰更具包容性,才會有今天佛道一家的現象。
1
1
1
1
1
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