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M|記錄石圍角40年辦館結業過程 3月中收不續租通知 40年來見證社區變遷 街坊到場送別 家人安排攝影師為辦館拍照留念:最不捨是親手開店也親手結業|#700萬種生活 #4K
Mill MILK | 社文類 | Jun 7, 2023
此影片謄本由見字飲水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旁白:又是新一天的開始了,售賣糧油雜貨,煙酒零食的舊式辦館,可說是公共屋邨的標記之一。
老闆:這是老人家玩的十五湖,還有一些中國酒,「豬膽樽」便是這些。
旁白:隨著屋邨老化翻新,舊式辦館買少見少,經營了四十多年的石圍角邨源興辦館,在2023年3月中收到業主發出的不續租通知書。
老闆:光榮結業,最不捨得是我親手看著開舖 ,看著結業。
旁白:今次為大家記錄石圍角最後辦館。
老闆:《700萬種生活》,我的生活是在源興辦館過了40年,過得很開心。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2023年5月7日(日)
旁白:走入逾40年歷史,位於荃灣半山的石圍角商場源興辦館,看見這位笑得滿臉皺紋,風雨不改服務石圍角人的,便是67歲的老闆黎伯。(黎偉光-源興辦館老闆)
記者:(稱呼你做黎伯)。
記者:(會不會把你叫老了)。
黎伯:當然不會,「人生七十古來稀」,過了60歲,都好應該被叫作阿伯,認識我久了的人都會稱我做「肥佬」。
記者:(但你一點都不肥)
黎伯:我以前有190多磅,做了一個叫作幽門閉塞的手術,去年再做一次頸椎手術,一直瘦到120多磅。
顧客:結業兩至三天前,要通知我呀
黎伯:好的。
顧客:讓我先買下三數打
黎伯:好,但我不知道有沒有那麼多貨品給你,我已經停止入貨了。
顧客:那將來商場重開呢。
黎伯:不回來了。
顧客:不做了嗎?
黎伯:是的,退休了。
顧客:退休了嗎?做夠了嗎?
黎伯:不是夠了,是沒本事再做了。
旁白:2021年,當時仍保留住80年代格局的商場易手,新業主開始進行大規模裝修工程,分散於邨內四個範圍的小商戶老店被迫陸續遷出,清場令終於延伸至最後一批商戶,包括「開荒牛」源興辦館。
黎伯:從早到晚都是看店,開完店就吃早餐,看一下報紙,接著訂貨,需要貨就下訂,沒有貨要下訂便看電視這樣的。
顧客:爆冷啊,25,250,16元就這樣再見。
記者:(你喜歡看賽馬嗎)
黎伯:遷就一下街坊喜好,我也會賭的,不然你哪會看到我,買了一份《競馬》。
傑哥(義工一號):這是唯一的娛樂。
黎伯:放下去好嗎?
記者:(他是來幫忙的嗎)
黎伯:是的,這是街坊。
陳先生(電器行老闆):吃東西嗎?牛雜麵吧。
黎伯:雜河、雲吞麵。
---
黎伯:阿珍,拿一碟燒賣。
記者:(如果不下來吃牛雜麵,你午餐會吃甚麼呢?)
黎伯:剛才的電器行陳老闆會煮飯,有時會預了我,因為他要搬舖就沒有煮了......
---
黎伯:謝謝蘭姐,可以走了......
黎伯:吃完飯,兩時許、三時,又到小朋友放學。
記者:(那你的杯麵熱水是何時設置的)
黎伯:很久了,20多年前已經是這樣,那時候這裡沒有那麼多餐廳,放學的時候,最高紀錄可以冲到6個水壺的杯麵,接著下午4時左右,那些街坊開始下來買菜,晚上7時就下班了,一點都不會悶,每天都很開心,見到街坊,聊聊天,一天很快便過。
記者:(黎伯,為甚麼你會在40年前來開辦館?)
黎伯:因為我爸爸以前也做這行業,在福來邨,1963年的時候。
記者:(是士多來的嗎?)
黎伯:是的,賣餅乾、汽水、煙,那時候沒有包裝餅乾的,是賣散裝的,用玻璃瓶裝餅乾,因為自己讀書不成,以前的老人家望子成龍,有人繼承事業。
旁白:爸爸繼續在福來邨經營士多,黎伯就來到了當年新興建的石圍角邨打天下。
黎伯:那時候中標很開心,很難得的,其實好像六合彩一樣,對,因為要在租金上競投,價高者得,但那時候數千元已經很厲害了,這裡1983年那時候已經用收銀機和自助形式,我們就叫做半自助超級市場。
記者:(但士多和辦館有甚麼分別呢?)
黎伯:其實分別很少,士多和辦館都是屬同一類的。
旁白:很多人都會疑問,辦館和士多雜貨舖的分別,士多源自於英文「store」,基本上是賣零食汽水雪糕之類,「辦館」一詞已有百年歷史,源於清代的「買辦」,即在舊時協助外國來港商人,在本地採購及辦理雜務,集中於中上環碼頭一帶的洋貨小商店,後來有辦館想開拓街坊生意便進駐屋邨,亦有士多認為令人覺得高級而改名辦館,上至紅酒、朱古力、雪茄等貴價貨品,下至糖果、雞蛋、零食等平價貨品,通通有售。想當年過年過節,不少街坊都會去辦館買洋酒和果籃送禮,辦館還會提供代砌禮物籃服務。
記者:(這麼多年你都全年無休)
黎伯:那時初一二三四都開的,那時候的氣氛濃厚,買東西的人又多,最初十年的時候,你想我跟你們聊天都難,三部收銀機在這裡,街市這段時間人頭湧湧,你看我們現在門可羅雀,人流很少,可以了,沒有問題。
旁白:不過到了80年代後期,現代化連鎖超級市場普及,不論士多還是辦館都難敵競爭。
黎伯:那時候都很多東西賣的,柴米油鹽都有賣的,後來惡性競爭,真是不夠大集團競爭,因為他們向供應商壓價,我們壓不到,做著做著,連米都不賣了。
旁白:而經營40年,生存之道便是便宜。
黎伯:在石圍角定價貴根本不能生存,因為街坊很懂得計算的,做來做去只落得一場空,賺到的僅僅夠吃晚餐,夠交租夠日常開支便算了,賺大錢的時間已經過了,現在是消磨時間。
旁白:黎伯本身未打算退休,3月收到不續租通知,5月終於要清場交還店舖。
黎伯:這些雪櫃,遲些有公司來回收,這些架都不要了,已經是40年前的,以前我們的貨倉是滿滿的,走動不了的,你看我已經盡量停了貨,盡量清理掉它。
記者:(這樣就幾十年了)
黎伯:是啊,很快。
黎伯向顧客:謝謝。
記者:(幾十年這個位置坐得舒服嗎)
黎伯:那有甚麼舒服不舒服,不用站那麼久已經很好了,你看腳上這些青筋,已經來了,老人病開始都來了,醫生要我吃薄血丸,是啊,怕我中風,兩代了,我爸爸養我那一代,接著我養我兩個兒子,唉,真是不懂得說,最不捨得是我親手看著開舖,看著結業,很傷感,真的不捨得,自己創辦這間士多辦館,做了數十年,有種感情在這裡,不捨得,而且不捨得街坊,我打算做多5年至10年左右,但沒想到是沒得做。
記者:(有沒有安排甚麼活動)
黎伯:沒有,我不想辦得太隆重。
旁白:原本打算低調離場的黎伯,家人似乎想法並非這樣,找了攝影師到辦館影相留念,結業 並沒有死氣沉沉,反而成為辦館最熱鬧的時刻。
攝影師:A,B,C,D,E,看那邊,A,B,C,D,E.
黎太(黎伯太太):這位是我三姐,這位是姑婆,那個就是我小兒子,早前我姐夫就在這裡幫忙,他年初的時候過身了,現在我姐姐來幫忙,姑婆幫了我們很多年了。
三姐:30多年了。
黎太:你不要看姑婆這麼精神,其實已經有80歲了。
三姐:那些客人叫她大眾嫲嫲。
黎太:其實有些關係很親密的。
姑婆:有些學生哥又回來和我拍照,穿著婚紗來跟我拍照,第一代應該有40歲的。
旁白:黎伯、姐夫葉生(辦館合伙人)、姑姐朱婆婆,本來是源興鐵三角,可惜葉生大半年前因病過身,全家不同代表便輪流到店舖幫忙。
姑婆:其實辦館經營模式,一定是家庭式,沒有可能請到外人做,一家人合作做,才做得到。
黎伯二兒子:他們兩個真的很辛苦,因為搬運貨物、水、汽水,對他們來說都很重。
姑婆拭淚:這一行叫做「㩒地游水」
三姐:我們覺得未嘗是不好的事,是迫著他們退休都是好的。
二兒子:祝你生日快樂。
三姐:爺爺生日。
記者:爺爺是否這麼多年沒試過(在辦館慶祝生日)?
黎伯:沒有。
記者:(是誰的意思)
黎太:是兩位兒子的意思,因為我們快要結業了,爺爺是在這裡,最後一個生日,值得紀念一下,爺爺很感動。
記者:(感動得說不出聲)
黎伯:很感謝他們,給我這麼驚喜。
黎太:我丈夫經常說,做人不用很富有,他說身體健康做得開心便足夠了,所以他賣的東西很便宜,我經常笑他「得個做字」,不捨得一定有的了,但是也要退下來,很多東西都是要淘汰。
2023年5月21日(日)結業日
Craton(黎伯孫子):爺爺的店就要圍板了,就要圍板了,源興就是那一間,出面有東西那間。
旁白:辦館的功能可以完全被公式化的超市取代,但絕對不會有一位,收銀時會跟你搭訕的老闆,記熟客人購物喜好的夥計,讓街坊坐下來閒話家常的小凳,和這種令人窩心的感覺。
顧客:有沒有鮮奶?
義工:今天賣完了。
顧客:我特地下來買。
義工:是的。
顧客:都沒有辦法,去超市買吧,阿婆我老了,不能遠行。
義工:惟有買貴些。
顧客:我91歲了。
義工:$13.5,多買幾罐吧,這裡便宜很多。
記者:(你和夥計沒有分別)
義工:我們都很稔熟的,都是街坊來的,是不是我們這裡很有人情味,現在香港變了,現在香港沒有這些味道,我們很多時候在這裡聊聊天,有時候幫幫忙,搬一下東西,送一下東西,我沒計較的,我們不計較金錢,他很有人緣的,在整條邨都很有人緣,看看跑馬,來閒聊一下,老人屋邨就一定要這樣做,一定是有一間士多,讓客人坐在那裡喝啤酒,閒聊一番,讓人家生活好一點,結業後便沒有地方流連了。
旁白:雖然環境會變遷,但老店與街坊建立了數十年的情誼,並不會說變便變,還有很多東西想不到。
黎伯:街坊送蛋糕給我,送茶葉給我,跟我拍很多張照,還有一張畫得很漂亮的畫,但沒想到街坊對我這麼熱情,這麼支持,我自己都掉眼淚不捨,所以我說我將來會回來探望他們。
義工:這個也是賣剩貨來的。
街坊:這些不要嗎?
義工:賣剩貨來的。
街坊:很有趣,這些碗2元一隻?
街坊:介紹你,總督腰包。
街坊:這個多少錢?
義工:10元一個。
街坊:也好。
街坊(拍片):這裡有些網上媒體來訪問幾十年的老友,這裡將會很快消失,這位(義工)不會,放心。
義工:我還有好一段時間。
街坊:連最有感情的都沒有了,買東西,我們老人家要去荃灣。
旁白:見證著石圍⻆由新邨變老人邨,當日那位廿多歲的創業少年,今天也成為老人家了。
黎伯:現在的石圍角邨和40年前完全是天淵之別,以前報紙檔有兩檔,菜檔有六檔 ,水果店有八檔,一直在結業,最後剩下三檔,我們初來報到時,位位都很年輕,位位都是20至30歲,現在位位都好像我這樣60多歲,走下一個 ,走下一個,有些年紀老邁,還有移民的。
街坊:想不想拍外面還是拍這裡。
義工拍照:一、二、三。
記者:三個一起拍
義工對黎伯:來吧,拍你呀。
義工二號:來吧,這邊。
記者:一、二、三。
街坊:孫兒每年年初一,一定過來跟爺爺(葉生)拜年,孫子都說很傷感,這個價錢槍,孩子上來一定會幫忙的。
Elvin(葉生孫子):好像這樣,我們調整一下數位,就是這樣。
記者:(不如開一間辦館,你就可以每天都貼價錢)
Elvin:不要。
記者:(為甚麼)
Elvin:因為我有自己的夢想。
記者:(你的夢想是甚麼)
Elvin:游泳運動員
街坊:(他是校隊)
Elvin:西九龍學界
記者:(所以貼價錢只是你的興趣)
Elvin:對。
Elvin:我拿了這個打價錢機,兩包茶、益力多,還有一個2002年的足球,下次沒得見這個源興辦館了,這就好好紀念一下這裡。
記者:(你會怎樣保存它們)
Elvin:可能拿個密封袋放在床底。
記者:(店舖有沒有東西可以帶走留念)
黎伯:都沒有甚麼可以帶走留念,招財貓,你看顏色都變了,有些當是寶也行,當是草也行,不如輕輕鬆鬆地,灑脫地走好了。
(黎伯埋數,收鋪)
黎伯:我平時下班只有兩個人下班,今天這麼多人陪我下班,都很開心、很感動,做了40年每天如是,今天是最後一天關源興的燈,第二天不用開了,所以有無限的感慨,不捨得的那種感情,依依不捨。
孫子:你現在退休了嗎?
黎伯:是呀,爺爺開始退休的生活,可以經常來探望你,好嗎?
孫子:好。
記者:(那你沒有想過退休做甚麼)
黎伯:沒有想過,休息一段時間,看看有甚麼合適我做的,希望用時間慢慢來減低那種不好的心情,希望沖淡它。
記者:(有沒有想像結業翌日起床的感覺)
黎伯:好像脫苦海,不用開工了,終於可以休息一下。
(黎伯、黎太拉閘)
黎伯:好,下班。
黎伯:謝謝石圍角街坊多年一直支持,謝謝,祝各位身體健康,後會有期。
旁白:社區變遷,老舖小店被淘汰消失,未必影響你的生活,但再路過同一個地方,可能會勾起你小小的回憶,這裡曾經有一間老舖為你服務過。
---
黎太:我認得你,你是說要捐500元給源興的人。
街坊:不是我,是他答應的。
黎太:她說500元給我開新店,我認得你們兩姊弟,你們接受姐姐訪問,跟我們聊一聊天,否則我不送這個公仔給你,你答應了給我500元。(弟弟接過公仔跑走)
弟弟:我沒有錢呀!
黎太:你們每人欠我500元。
姐姐:是他說的,不是我。
黎太:好了,開玩笑而已,再見了。
姐姐:再見。
1
1
1
1
1
1
1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