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PSY|4 個方法支援有情緒需要的朋友:批評無助他人渡過低潮! 如何鼓勵其他人尋求專業幫助?|#五分鐘心理學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 心理類 | Jun 6, 2023

此影片謄本由無制限謄文小組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樹洞小劇場
開心大師:我是開心大師,歡迎來到開心香港,來到2023年當然是下雨吃一碗80元的炒米粉都要笑,各位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開心大師~

聽眾:開心大師,我覺得我人生很迷惘

開心大師:人生迷惘就是源自於你做不好生涯規劃,只要你肯好好地規劃你的生涯,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讓我們保持正面stay positive。

聽眾:開心大師,我想跟我女朋友一起同居,但是租金真的很貴,我租不起樓又買不起樓。

開心大師:年輕人不用擔心,金錢如一支快用完的牙膏,擠一擠就有了,你和你女朋友少去旅行,那就儲夠首期買樓,你說是不是?

聽眾:我也有這樣想,但我做下去真的不開心

開心大師:年輕人你想想,開心又是一天,不開心又是一天,不開心的感覺是不是很不划算。你想一想你就知道開心每一天才是明智的選擇。

主持Peter:再次歡迎來到我們的開心香港,不知道剛剛的互動大家覺得怎樣,看過樹洞香港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只叫對方開心點是安慰朋友的錯誤示範,我想一些尋常的建議,例如不要太輕易給建議,不要叫對方開心點等等。其實大家都聽過了,但是這個是我做了樹洞香港,其中一個最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就是怎樣支援一些情緒上有需要,或者受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我今集都想再和大家講一講究竟怎樣做,甚至我也想拍片給已經聽過這些方法的朋友,去講解一下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去勉強叫人開心點,或者為什麼有些時候拿自己全副心力,日日夜夜去陪同一個朋友也未必幫助到他最好的方法。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這影片我會講一點理論,但也會有一些務實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究竟可以怎樣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或者可以怎樣建議他去使用專業服務, 如果大家是第一次收看五分鐘心理學頻道的話,我是主持Peter,在五分鐘心理學裡面,我們會運用心理學知識去解構各種生活關係,以至社會上的問題,希望心理學可以成為香港人的智慧 Building Resilience for the Times。

自從做樹洞香港而來,我其中一個被人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怎樣說服朋友去接受精神健康的服務,我想如果你問過我們這個問題,或者你心目中有這個疑問的話,我相信你應該是為你那位朋友非常著急,在想究竟可以怎樣幫助他,但是大家要知道朋友的角色,未必真的是一個專業人士,很多時候我們先學習不要做什麼,是有用過做什麼的,所以我們這條片都會由不要做什麼開始,然後會再說到你可以做什麼。

首先整條片的主旨,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榮格的心理學,對於榮格的心理學大要,我之前也拍過一條片,大家可以去看看,但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說一說,榮格去做一些案例的態度,說起現代很平等的輔導員和案主的關係,大家都可能會想起一個代表人物叫Carl Rogers。Carl Rogers是人本主義治療,Humanistic Therapy的發源人,但他塑造這種平等關係,榮格也是功不可沒的,特別在他那個時代的學術傳統。很多時候治療師是處於分析的角色,某程度上我們會用居高臨下或者condescending,去形容這種關係,但當時很多見過榮格的人,他都是表示榮格是從來不會用這種方式,他的做法是非常平等的,他甚至會跟客戶說,“So you are in the soup too”。我想大致上的意思在廣東話應該就是「你都瀨緊嘢」,他不是把自己當成居高臨下的角色,反而他意識到,其實大家在同一個世界都在面對一些困難。他接下來的一句話,我更加想跟大家分享 “If the person has a neurosis,that is something extra,but people should be regarded as normal and met socially” 就是當一個人有精神狀況,對於那些人來說,是一些額外的東西,在他有精神狀況之前,他首先是一個人。所以當我們對一些有情緒需要,或者精神疾病的人,我們不應該把那個人當作是心理上的需要或者是精神的疾病,反而我們應該把他當成,就好像一個朋友,面對不同類型的問題。只不過是恰好他面對的問題,就是精神問題,或者心理上的問題等等。

可以試一下想想,其實我們的人生會出現很多問題,包括我們可能有學業問題、感情問題、財政問題,或者甚至身體健康的問題。例如我當一個朋友是肥胖症 Obesity這樣才算,你不會覺得你有一個責任,一定要幫他解決肥胖症這個健康問題,因為終究那個人要去解決自己健康問題,是他的責任和他的選擇,但是你會發覺很多時候去到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自己好像是一種責任,我們非得幫他解決不可,當然這個是源自於,你為自己的朋友非常著急,但某程度上這種你覺得,你需要幫他解決全部問題的態度,其實某程度上是會壓低了,他生而為人的自主性。因為生而為人,某程度上我們是要擁有自己的問題,和自己去解決它,試問你又怎麼會想,你的問題是在其他人的擁有之上。當我們明白主要的思想之後,我們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般來說大家在網上見到,或者有時候我們都會推廣,給一些正在面對精神健康問題的朋友建議,或者不如我們說,大家不要做什麼,也就是我們的Don’t。

一般來說,在支援一些情緒有問題的朋友,或者和朋友去討論一些情緒狀況的時候,其實我們很忌諱一件事,就是批判性,英文我們叫judgmental。什麼叫批判性呢?就是對對方正在面對的問題,或者情緒狀況指指點點,包括例如對方一提出一個問題,在你很詳細地了解他的問題之前,就不斷地跟他說,為什麼你不試試這樣那樣,這個是對事實上的指指點點,而更加嚴重,更加不好的是怎樣呢,就是對對方的情緒去指指點點。就是例如,為什麼你還是這麼不開心,小小事而已,你需要這麼大反應嗎?這些其實就是對情緒的指指點點,多數他做出來的結果都是會弄巧反拙的。因為大家都明白到,其實情緒不是一樣,我們可以說開心就會開心起來的東西,而且套用我們剛剛的框架,某程度上你是在教對方怎樣過他的人生,這個就會連結剛剛的進一步遏止他的自主性那件事。

沒錯,例如當有一位朋友真的患上抑鬱、焦慮症等等的精神健康狀況,當然這些徵狀是很難受的,但是這件事,不意味著他沒有一個責任,或者他沒有一個能力為他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項去做出決定,或者甚至想想怎樣去幫自己。換言之,他不是完全一個需要,依賴你去幫助,或者甚至需要你去教他,怎樣過人生的個體。

這裡我們就連繫到第二個小建議,就是不要給一些太草率的建議,給建議其實是朋友之間相處的其中一部分。例如朋友之間面對一些相同的問題,自然地,我們是可以給建議的。當朋友面對一些情緒問題的時候,如果你太著眼地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都會潛藏地去加強一個假設,就是他是一個需要被修正的人。你自己想想,有些人會說精神健康的問題,就好像身體問題那樣,例如你想像一下你朋友,我當真的很不幸地,是肥胖問題影響他的健康的話,你不會跟他說「朋友你太肥了,你快點去看醫生吧」你想一想,這種態度是未必合宜的,再者同一個問題為構成精神困擾的狀況,是可以好不一樣的。

我舉個例子,例如失業這樣去說,大家覺得失業為什麼會構成煩惱呢,其實可以有很多原因,可以是一個經濟上的考慮。因為他失去了工作,可能就未必支撐到一些實際上的經濟需要,亦都可能是源自於對於自己那種能力的懷疑,或者甚至可能是他其實都很喜歡上一份工作,他不捨得前一份工作的同事,其實這些都是很不同,令一個人可能因為失業而構成的精神困擾。如果你直接這樣跟他說「失業怕什麼,最重要就是完善自己的履歷,這樣就會找到下一份工作」,但如果他的煩惱不是關於找下一份工作,而是關於他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你就會發覺就會形成一個牛頭不搭馬嘴的狀況,即是你所說的,根本完全不是回應他所想說的東西,就自然做不到一種情緒支援的效果,說了不要做那麼多,究竟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在網上見到一個叫bethere.org的資源,是一個網站,講一下我們可以怎樣幫助朋友,它裡面有些很實用的建議,我在這裡說一說,大家有需要都可以上網站參考。

它第一個說的就是,我們究竟可以怎樣開展一個對話,去和朋友談一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一般來說,一個人面臨一些精神困擾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徵狀,例如他的能量水平大不如前,可能以往他喜歡去的活動,例如你本身和他幾個星期玩劇場表演,然後他突然失蹤一個月,這些都是他面對的一些精神挑戰的徵兆,bethere 這個網站內的指南指出,其實其中一個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講一些事實,然後再問一問他覺得怎樣。例如你可以和他說,Simon 我都幾個星期沒有在劇場見到你,你最近還好嗎 會不會想和我談一談,這樣就已經足夠了。關鍵就是我們不需要批判,也不需要分析成因,例如我們不需要說,你幾個星期沒有見,是不是最近精神有些問題。

其實未必的,再者就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最主要我們有兩個角色,第一個就是聆聽和陪伴,聆聽是指一些什麼呢,就是代表對對方面對的問題,去展示一種好奇心,例如對方去形容一些狀況,例如他和你形容了「我失了業」,你可以再問多他一點點,就是怎樣發生的,可不可以多說一點給我聽,令你最難受的是哪些部分等等。

簡單來說,你是想對於他發生了什麼事,有一個全盤的理解。除了發生了什麼事之外,也可以問一下他的感受,就是你可以問一問。這件事令你的感受是怎樣的,這裡我也有一個小小的提示給大家,大家不要嘗試過份轉換溝通模式。例如大家在網上,都可能會找到一些輔導的技巧,但問題就是對方見你是期望和一個朋友去見面,而不是和一個心理治療師去見面。如果你突然很煞有介事地和他說「Simon 我聽到的,不如我們分析一下這件事的成因,你介不介意和我說一下你的童年經歷」,你會發覺這件事反而會增大了距離,亦都對這件事沒有幫助,所以我會說應該以一個平時你會和他享受的對話為藍本,或者甚至例如你本身會和他言語激烈碰撞,一直去海邊喝酒,談一下心事。在這件事作為一個藍本,我們嘗試去明白多一點對方的經歷,這樣就足夠了。

我們剛剛說到生而為人的自主性的問題,生而為人的自主性的其中一部份,當然是意味著他有權選擇是否要和你去談這些心事,可能對他來說,你可以怎樣更加好去支持他的方法,未必是和你去談一些心事,或者自己正在面對的困擾。可能很簡單,是做一些自己以往平時和他享受做的活動,例如和他是健身友,可能簡簡單單去健身,喝一杯啤酒,這個才對他來說是一個更加好的陪伴方法。

如果你太著眼在這些問題上,覺得我非得要和你談好,談清楚這些精神健康問題不可,某程度上就違反了榮格所說的,你不再將他當成一個擁有一些精神問題的人,而是當成他整個人就好像精神問題一樣,這件事也連帶到我們最後一個小小的提示,就是有些時候。如果一些人面對精神疾病的時候,可能真的交由一些專業人士去處理更加好的,究竟我們又可以怎樣幫助他呢,我想剛剛說過的建議也是適用的,

首先我建議一定不可以太草率,也不要說到面對這種狀況,最好的做法一定就是這樣做,你會發覺其實這些東西,都是一步步地在降低他的自主性,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真的當他面對一些這樣的情緒困擾,很多時候那個人可能會覺得,他自己也會說的就是他自己也覺得一般般,就是說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可能說其實我也很想看到出路,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例如你會發覺,當你一個很詳細和他聆聽的對話,對話同步到一種狀況,就是某程度上他也想找一個方法處理
,在這個時候我覺得給一個建議是無妨的,就是可以說我知道也有一些服務,例如一些熱線可能也會幫到你。你會不會也想去試一下,但是你會發覺其實這件事是很平等的,不是在說你制定一些治療方案給他,而是一組很平等的朋友去分享資訊的關係,就是我看來你想解決這些問題。我有一些資源,不如你試一下再跟我說他怎樣,就好像例如你有朋友想由Android轉做iPhone,但是他怕資料不知怎樣轉,然後他跟你說我不知道怎麼搞。你可以跟他說,我聽說Apple Store也有一些Genius,他們好像懂得如何操作,你會發覺是類似一種關係,而不是說我是專家,你快點去看醫生,這樣其實是會一步一步擴大距離。

總而言之,其實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跟我們也是一樣,我們甚至在自己人生裡也可能會有一些時間,是有精神健康上面的需要。當我們明白了人與人的關係是平等之後,其實我們可以做到最好的就是聆聽和陪伴,最後也是要很關顧自己的需要,就例如你白天又陪他,晚上又陪他,做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也很差,這樣其實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我們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是,如果當我們無限地去付出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又是不是鼓勵對方為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或情緒去負起一個責任呢,每一個人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態去負責,因為我們才是自己的主人。這個可能才是其中一個會幫助我們去面對,人生各種情緒上事實上難關的心態。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爸爸是黑白通吃的娛樂圈大佬,兒子卻被嘲是「扶不起的阿斗」|向佐|向華強|叉雞

叉雞 | 娛樂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揭密】手機是如何摧毀我們的?如何停止浪費你的生命?

維思維WeisWa | 心理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滅蟲公司騙走全港市民70億,背後原來有五個高人在背後操作,他們是誰?|奇案調查

解密工作室 | 懸疑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米紙|懷緬昔日屋邨情懷 30年冬菇亭漢記大牌檔光榮結業 一亭四檔成僅存格局全港少於廿間 瀝源邨參照新加坡模式成首代Food Court 四代人

米紙 | 社文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世界各地原來都有唔同嘅「長輩圖」!外國「長輩圖」興用咖啡同茶?搵婆婆設計「長輩圖」 到底有咩必要元素?日本衍生「New Ugl

Mill MILK | 社文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