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騙局? 為什麼小時候說石油快用完了 現在卻越挖越多? 石油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的?【石油的歷史】為什麼石油都在阿拉伯啊??

cheap | 歷史類 | Apr 24, 2023

此影片謄本由港女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我們小時候一定聽過這樣的話:「石油再過30年就要用光了!所以要解決能源 並開發太陽能、風力等,以免地球資源耗竭。」但到了2023年,當年的小朋友也變成大叔了,如今石油是愈挖愈多,油價還崩跌了好幾次,莫非石油用光是一場騙局?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石油的歷史,人類明明5000年前就發現了石油,為什麼以前的石油這麼難用,現在卻經常為石油大打出手還愈挖愈多呢?那麼在聊歷史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石油是如何誕生的。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提出了石油風質論,他預計美國的石油產量將在1970年左右達到巔峰之後就會逐漸下降,他認為石油是由古代的生物殘骸如恐龍、三葉蟲、蕨類等。他們的化石在地底下經過高溫高壓的環境逐漸堆積沉澱而成,因此石油是有限的。但這一派的說法存在很多爭議,不過最終仍被寫進了教科書也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石油將在50 以內耗盡,「石油枯竭論」的由來。關於「生物成油論」的爭議,第一個是沒有任何科學實證,因為不可能重現動植物遺體轉變石油的過程。其次許多不含生物的地層中也能挖到不少石油,且實際上生物遺骸大多被微生物、真菌和細菌回收,遺骸很少被埋葬。地球上哪有這麼多的生物被埋在地下,然後產生數憶桶的石油呢?因此有另一派的說法「無機生成理論」,認為石油與生物的殘骸無關。石油是由地球內部的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後,形成一種礦物質,石油儲量也沒那麼有限啦!因為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存在,只要鑽更深的油井就可以獲取更多的石油。但「無機生成理論」也有很多bug,相信的人並不多。照這個理論,越深入地殼就越多油才對,但這與事實不符。而且也無法解釋石油複雜的化學成分組成因素。總之這兩派的說法已爭執了一百年,各有矛盾之處,目前石油的成因還是個謎。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但不管哪個正確,人類很早就發現了石油,不過現代石油工業始於19世紀中,而真正大規模的使用石油,把石油當成重要的能源甚至不過一百多年,這是為什麼啊?人類早在五千年前就知道石油的存在,那時候淺層的地下油氣會沿著裂縫湧到地面,冒出黏乎乎、深色的液體,甚至直接形成瀝青湖,這也是人類能直接取得原油的方式。石油這種黏乎乎的東西在那個時候可以用來固定石器與木把柄,除了黏著性外 瀝青還很防水且來源廣泛、耐久性高,因此中國人、巴比倫人會拿瀝青來塗抹在建築物、船隻上以防止水的滲透和海水的侵蝕。據說摩西在挪亞方舟從裡到外都抹瀝青。瀝青雖然不像精煉汽油一樣,一遇火就燃燒,但瀝青也是一種可燃的半流體物質,可以用來照明。只是因為瀝青實在很黏,不亮就算了燃燒時還會產生黑煙,把物質熏得無情麻黑的,因此不受青睞。所以五千年來石油就作為防水、黏著劑的存在,偶爾還被當成武器,例如拜占庭帝國著名的武器希臘火。它是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火焰,也因為希臘火拜占庭帝國多次抵禦敵人的進攻,是續命千年的秘密武器。但石油也不過就這樣子,人們可不像現在會為了石油打仗,石油會變得這樣搶手那是因為變成了一種動力來源。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能源轉換一直是個大問題。最早人們會用火來烹煮、煉鐵,用風力來推動帆船,用水車來碾米、磨穀物,但這些都有所限制如火力要撿木材,風力得靠老天,水力一定要有水,且這些能源無法互相轉換。如風力可以行船卻沒辦法煮飯,而火力可以煮飯沒辦法碾米或是行船,如果想要轉換能量就得用人力或獸力才行,但人類與其他動物也需要吃飽了才有力氣才能把能量轉為動能。這一個問題一直等到蒸汽機問世後才解決,蒸汽機簡單來說就是燃燒某種燃料例如煤,再產生熱能將水煮沸以產生蒸汽,接著蒸汽推動活塞,讓活塞來回運動,這樣便可以將熱能轉為動能。如最早蒸汽機是為了抽取礦井的水,要不然以前都用人力累得半死。後來蒸汽機運用到了其他領域如紡織機、軋棉機上,甚至是跨時代發明-蒸汽火車。蒸汽火車比起傳統的馬車速度更快 載貨量更大且成本更低,也因為這個樣子蒸汽機帶動了工業革命與交通革命,此後人類如着了魔,瘋狂研究如何使用機器和引擎轉換各種能量。1846年 加拿大的季斯納發明了從煤炭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沒多久1851年波蘭的 武卡謝維奇發明了更簡單的方式從石油中提取煤油,過去人類的照明是使用鯨油或是蠟燭,不但價格昂貴且效率低。但煤油就不同了,煤油照明效果更好且攜帶方便又便宜。石油就越來越重要也順便救了鯨魚這個可愛的物種,不需要撬開牠們的腦袋獲取鯨油了。加上開採技術的躍進,現代的煉油廠、第一口現代油井都在這個時候誕生。有了需求,產量又大增下,石油產業蓬勃發展也出現許多石油公司,不過這個時候的石油只是為了提煉油燈的燃料,說很重要其實也還好嘛。當時的動力來源主要是蒸汽機,但蒸汽機的燃料是在氣缸外面燃燒,因此動能很容易散失,效率並不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76年德國的科學家奧托使用新興的燃料煤油發明了直接在汽缸內燃燒的引擎,也就是內燃機。內燃機比蒸汽機體積更小但Power更強,也不用像蒸汽機一樣需要預熱或冷,卻更適合現在工業和運輸需求。正式宣告了蒸汽機時代即將結束,但煤油的能量密度低、體積大,需要很大的燃料儲存空間,因此吃煤油的內燃機效率低下並未流行,不過隨著煉油技術和化學知識的發展,科學家成功從石油中提煉出柴油和汽油。比起煤油,柴油汽油的燃點高燃燒速度快,可以輸出更多的能量。於是1885年,賓士的創辦人戴姆勒發明了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內燃機與電力也帶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科技突飛猛進發展,汽油內燃機的體積小、效能更高,徹底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各種使用汽油的汽車、摩托車 以及船隻與飛行工具的普及加上電力的出現讓石油的需求大增,石油因此擊敗了煤炭成為新的能源之王。

地球也進入了石油時代,石油不僅推動了工業與交通革命,有時候也會影響國家或政權的興衰。一戰結束後蘇聯紅軍拿下了亞塞拜蘭巴庫的油田,供應了蘇聯的百分之90的石油需求。二戰期間,希特勒發動了史達林格勒戰役就為了奪取巴庫爾油田,不過戰事失利最終導致第三帝國瓦解。冷戰期間的1970年代 蘇聯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但還好1973年的石油危機讓蘇聯經濟得以舒緩,也讓蘇聯迴光反照了十年。源源不斷的石油財富讓蘇聯底氣十足,甚至有凌駕美國的氣勢,石油充足的蘇聯幸災樂禍的看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飽受石油危機的煎熬。但1981年 美國總統雷根宣言就職,一番神操作下國際油價應聲大跌,跌到每桶只剩八元,對於蘇聯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也間接導致蘇聯的解體。二戰結束後,全球景氣復蘇加上二戰前的化學工業發展,人們又發現石油 除了可以當燃料外,還能生產塑膠、合成纖維、醫療、化妝用品等,石油可說是工業血脈。

隨著人口爆炸的城市化,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石油,全世界有一半的石油集中在中東,但真的許多中東石油土豪國家可以推測出幾億年前,波蘇灣地區還是片海洋,生物種類豐富。以生物殘留理論來看,石油是由生物的屍體在封閉的地殼中經過了百萬年,甚至是上億年的高溫擠壓下變成,因此中東提供了很好的造油環境。中東又位於板塊的交界處,幾千萬年來地殼不斷活動,後來覆蓋於波蘇灣的海洋退去,中東變成了乾燥的不毛之地。這讓地底生出了油氣,逐漸被埋藏於地下不被外界干擾,而後期地殼又趨穩定,成為一個良好的儲油環境。想一想中東地區還真的很少地震呢!因為按照牛頓的力學原理,地震會讓黏糊的石油流向更深的地層。此外,單純的氣候和地形也讓石油比較容易勘探和開採,成本更低。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石油,但只有中東的石油最具競爭力。不過在結束後,中東國家就是一群虎黑黑,沒有技術,石油也挖不出來,因此石油都被歐洲國家所壟斷,包含了荷蘭、英國、挪威、義大利等,所稱石油七姐妹。

在1970年代的全盛時期七姐妹控制了全世界85%的石油儲量,後來中東國家有錢了認為自己有了技術,說話開始大聲,不想受控於人。先是在1960年以沙地阿拉伯為首成立了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來協調統一石油價格,以保護成員國利益。石油危機後,七姐妹也就沒用了。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簡單來說就是以色列單挑全阿拉伯國家,雙拳都難敵四手了,何況以色列一打十幾國,於是跟美國求救。這下OPEC就不爽了,成員國紛紛停止石油出口以報復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導致石油價格上漲300%,造成全球經濟崩潰,這就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這一次事件後有學者認為石油不是取之不盡的,石油將在30到50年後枯竭。但50年過去了石油還是很多,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呢?就經濟學的觀點石油永遠挖不完,因為石油只要減少價格就會攀升,當攀升到一定的高度後人們就不會再使用石油,而會尋找石油的替代品,或是過去那些難以開採成本高的油田都將變得有利可圖。如果2005年以前油價長期維持在每桶20到40美元,對比沙地阿拉伯的開採成本每桶不到10美元,每日可產1000萬桶,可說是非常好賺。2008年油價大漲,原油飆升到每桶147美元,導致阿拉伯土豪又更有錢了。也因為147美元的歷史天價,連石油開採成本高的委內瑞拉,身體都硬朗了起來。

接著高利潤推動了基礎發展 ,美國的頁岩油橫空出世。頁岩油是由頁岩的碎片,透過複雜的方式提煉而成,開採需要很高的技術,頁岩油成本為一桶40到60美元,而過去市場價格的20到40美元,可說是賣一桶賠一桶。但在高油價的加持下,頁岩油開始有利可圖。另一種非傳統的石油是加拿大的油砂,顧名思義是從焦油砂中提煉石油,油砂開採比頁岩油更困難,需要更高的技術,成本高達每桶40到90美元 。在承平時期,油砂只能在角落畫圈圈,根本沒人理它。但只要油價高漲油砂就會重現江湖,如1973年的石油禁運、1979年的伊朗革命、1990年的波斯灣戰爭、2003年的入侵伊拉克與最近的俄烏戰爭,只要油價一飆漲油砂就會有開採的價值,雖然油價都會回穩,但技術總是會進步的。在科學家的努力下頁油、油砂的成本不斷下降,石油就一桶桶的提煉出來。且不只頁岩油、油砂,還有許多非傳統的石油尚未被人類所利用如深海石油及地石油,它們埋藏在深海與凍土之中開採難度大成本高,但潛在儲量非常的驚人。所以簡單說,過去的低油價讓高成本的石油難以開採,但隨著油價的飆漲新能源技術不斷進步,以前本高的石油都能獲得利潤,且逐漸的有許多新能源都能取代石油,如電動車可以利用再生能源進行充電,大幅降低石油的需求,我們才會有石油用不完的感覺。而電動車並不是什麼21世紀的新科技,它的歷史甚至比汽油車還早。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前十年,當時是馬車、蒸汽汽車、電動汽車、汽油汽車 四種車子的並存時期,其中馬車就先被汽車淘汰,一些汽車製造商也無法預測三種引擎的前景,只好統統生產三種動力的汽車。

1910年笨重的蒸汽引擎出局,五年後造價昂貴的電動車也不敵油車,最終汽油引擎脫穎而出並稱霸到現在。石油是很好用沒有錯啦,但前面說了石油不是取之不盡,更重要的是油等化石燃料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為此人類不斷尋找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這就是能源轉型。正因為如此100年後,在電池技術突破後電動車捲土重來。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透過改善流程,大幅降低電池的成本,成為電動車的領頭羊。在2022年電動車佔新車的銷售比達到歷史新高的10%,宣告新能源時代的到來。

台灣能源98%仰賴進口又因為是島國,沒辦法跟鄰國買電力,能源轉型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為此《天下雜誌》有一系列深入的報導,《天下雜誌》追蹤台灣能源轉型長達40年,沒有錯就是40年!1985年天下雜誌第53期的報導,這一年原本做鞋子的環隆鞋業就已經跨入了汽車電子領域,成立了「環隆電氣」公司。那些做鞋、做衣服、做網球拍以及做塑膠的「傳產業者」有着台灣中小企業的彈性與韌性,紛紛在這一年轉往新興的電子業發展。40年後,這些產線紛紛成為特斯拉的供應鏈往新世紀邁進,由於特斯拉的供應鏈台灣早1985年就有超前部署,2005年特斯拉的技術長,也是共同創辦人史特勞貝爾親自來到台灣,想要為特斯拉的首款電動跑車Roadster找到供應鏈,最終找上了台中神岡的富田電機。當時富田的全公司不到80人,只是特斯拉更小,不到60人。富田成為了特斯拉所家的台灣供應商 負責做Roadster的馬達,因為國內的電線大廠貿聯也是特斯拉的第一代客戶。只是2009年因為特斯拉的公司戰略,特斯拉把產線移回美國,關閉了台灣分公司。

雖然特斯拉撤離了台灣,但因為特斯拉仍有75%的零件都由台灣的供應商製造,包含車電系統、馬達動力、電池車身與充電系統有些還是獨家供應,現在電動車是新能源的明日之星,而台灣已故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其實早在1997年 就有看到了這個趨勢,他在書中寫到「電動車是創世紀事業」也是下世紀的主流,他旗下的台塑集團也揮軍進軍汽車製造與電池研發。只是後來的發展事與願違,是經營之神一生之中商場上少數的遺憾。直到去年,台塑決定捲土重來 要砸161台幣打造新能源時代的六輕,要在兩年之內建成台灣最大的電池晶片廠要幫王永慶圓夢,而鋰礦是鋰電池的主要原料,鋰礦對於現代科技產業非常重要,除了用於電動車的鋰電池外,鋰礦還用於生產電腦、手機平板 和其他智能裝置的電池,鋰礦也是各種合金和化學品的原料,可說是下個世代的白色黃金。

40年前天下雜誌看見的能源轉型的重要,40年後依然為台灣人關注這個重要議題。今年2月天下雜誌派出特派記者前往地球的另一端智利。智利是全世界最大的鋰生產國之一,佔世界總產量的近一半。天下雜誌也是全台灣第一個 深入智利鋰礦區的媒體。人口比台灣少的智利將決定2030年全球3.5億輛電動車的未來,天下雜誌的記者帶我們前往智利北部深入礦區城市卡拉瑪直擊全球最大的鋰礦公司,他們是如何在沙漠的鹽湖中挖出白色黃金。天下雜誌創立於1981年,42年來為台灣記錄了點點滴滴,關注台灣的政治經濟、能源轉型國際關係等議題,都做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討,讓台灣人知道世界正在快速的變化。我們翻看天下雜誌進步的軌跡,台灣雜誌進步的軌跡從1985年這一年是一個人人有發財夢的年代,那一年大家樂風靡全國在中南部更是銳不可擋,大家樂好上手、獎金高,參加人只要花300元或500元就能一圓發財夢。1985年有人追求財富,但也有人送暖用歌聲帶來希望,前一年非洲的伊索比亞大饑荒造成了數百萬人死亡,英國歌手攜手合作推出了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為非洲募款。 接着,美國的Michael Jackson 也領軍當紅歌手推出《We Are The World》 這兩首歌都在全球造成驚人的銷量與影響力,為非洲募得巨款與世人的注意。而台灣流行音樂界的60多位歌手也空前絕後的合作,合唱羅大佑作曲的 《明天會更好》 為台灣也為世界打氣。《明天會更好》成為了最成功的華語公益歌曲,日後不斷的在各種需要振奮人心的場合傳唱。1985年是一個社會保守但充滿朝氣的年代,即使遭遇種種困難但人們心中的直覺依然是明天會更好。更多台灣的故事可以上「天下雜誌進步的軌跡」。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腦筋急轉彎2片尾解析+12大彩蛋|小彬彬竟然出現?霹靂包原型?AC113?留言抽官方贈品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戰勝阿焦大作戰!腦筋急轉彎2最強指南|4招把阿焦變成神隊友|劇透|Inside Out 2|留言抽好書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腦筋急轉彎2無雷解析|小心你的情緒內戰!5招搞懂你的腦|留言抽好書|Inside Out 2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 電影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返工成日聽到「一代不如一代」 係源於心理偏見?社會學分析不同年代人特徵 點解00後會衝擊職場生態?|#Pantry有嘢斟 #4K

Mill MILK | 心理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00後擲廿萬創業開韓式自拍館 半年回本開分店 月打4份工返茶餐廳做樓面 拍Reels過900萬觀看次數 00後鍾意創業搵滿足感 抗拒朝9晚5?|#700萬種生活 #4K

Mill MILK | 社文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