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抖音之源!Tiktok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是怎樣煉成的【做乜嘢懶人包】

Happy Kongner | 社文類 | Apr 11, 2023

此影片謄本由hinyc&世康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大家好,我係米迦,歡迎收睇新一集嘅「做乜嘢懶人包」。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句說話在最近的台灣網絡世界都廣為流傳,根據之前端傳媒報導,就引述過數位平台分析公司We are social和KEPIOS在2022年初的DIGITAL Taiwan調查,指出台灣TikTok使用者大約有416萬,其中,24歲以下青少年用戶佔活躍使用者數量約38% 。這些數據都可以說明抖音在台灣影響力越來越大,激起了台灣好多人對中國利用抖音向台灣進行認知戰的憂慮。

除了台灣之外,在呢個「由治及興」的香港,主流社會對呢個來自中國的內容平台都依然充滿戒心,這亦是為何抖音在香港依然未能成為熱潮的原因。不過,即使香港主流社會都不怎用抖音也好,其實抖音對我們日常生活都已經有直接影響。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例如我們常用的社交平台或內容平台,都已經明顯深受抖音所帶來的衝擊所影響,例如Facebook同Instagram上的Reels,以及大家現在看的YouTube都有一個叫做Shorts的新功能,這些都是仿效抖音的短影片風格而新設定的功能,因此在這些新功能上,有很多本身屬於抖音的影片就直接被搬運了過來,結果就是我們只不過不是在抖音上看這些影片,但事實上我們都是在看抖音的影片。

又或者之前我在講《明日戰記》的時候都有講過,當時古天樂疑似哭的那一條影片就是在抖音上傳播,而我們之所以會知道,就是因為有香港傳媒報導,那就是說全城討論古天樂哭這件事的誘發點就是來自抖音。

從以上的事我們都可以看到,抖音的影響力是不知不覺間,其實已經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面 。不過普遍我們對抖音的認知都是不多,因為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沒有用過,而更加不用說的就是對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有甚麼了解,所以如果我們要針對抖音帶來的問題,對症下藥的話 ,我們就必先要深入了解抖音究竟是甚麼。而了解抖音的來龍去脈,我們就必先要知道抖音的幕後黑手- 字節跳動是甚麼。

而要知道字節跳動有甚麼厲害,我們就要知道字節跳動的創辦人-張一鳴是怎樣創立字節跳動,所以沒錯了,我又要從一開始說起了。

時間回到1983年中國福建省龍岩市,有一個小朋友出世,他的名字就叫做張一鳴。張一鳴的爸爸是龍岩市科學與科技委員,而他媽媽是一位護士,所以張一鳴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專業人士家庭裏。作為專業人士的張父和張母,在家裏經常討論一些新科技新發展,而之後張父亦都辭了本身的工作,去了東莞開了一間電子工廠,而這也為張一鳴在營商和科研的經驗上打下了根基。很快他就長大了,而很快他也考上了位於天津的南開大學,而他亦在幾次掙扎之後,選擇了修讀軟件工程學系。

張一鳴在大學的生活不算太出彩,他沒有參加過任何學生社團,亦都沒有想過要出國留學。他又不太喜歡玩,唯一的興趣就是寫寫程式、看看書和修讀電腦,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宅,但張一鳴在人際關係上都算是經營得不錯,例如他會幫人維修電腦,有空有時還會幫企業建網站,賺到錢的話又會請同學吃串燒,所以他在成立字節跳動的時候,第一批加入和他一起白手興家的,很多都是他的大學同學。

不過無論如何,張一鳴在大學裏面都是一個nobody,不顯眼又沒有人在意,那時候應該沒有人會猜到,眼前這個邊緣人,居然在20年之後,會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企業家。

在大學畢業之後,張一鳴沒有找工作,而是一畢業就創業。他和兩個同學合力開發辦公系統協同軟件,但對於剛剛踏入21世紀的中國來說,當時張一鳴的概念太先進,所以他做出來的東西根本沒有人買,整盤計劃很快就失敗了。然而這件事也沒有打擊到張一鳴的自信,他依然都很喜歡追求新的挑戰,而很快有一位南開的師兄就找他,邀請他加入一個叫做「酷訊」的新興網絡機票與飯店搜尋引擎網站,成為他們公司的第五個員工,他很快就決定要加入了,之後那一年他就掌控著一個四五十人的團隊,負責公司所有的後台技術,有時有空還會跟公司的銷售團隊出去見客應酬。

酷訊在2009年被Experia收購之前,雖然成績不算太差,但也沒有甚麼突出,公司最巔峰的時候也只有170個員工。但在中國的網絡業界,酷訊是一個傳說,原因就是因為在這170個員工裏面,其實有三十多個人都在後來成為了在中國網絡業界活躍的企業家。他們可以說是酷訊幫,就好像當年美國矽谷的PayPal幫,酷訊的創辦人陳華,一開始創立公司的時候,其實是想挑戰百度的地位,但在沒多久之後百度就乘著Google退出中國市場而壟斷了整個中國的搜尋平台市場。陳華也逐漸明白到,他不可能挑戰百度的地位,繼而先將酷訊轉變為旅遊平台。但陳華的這個想法,漸漸滲入了酷訊很多同事心裏面,而可能當時的陳華也沒想過,到最後幫他實現擊敗百度這個夢想的人,正正就是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張一鳴。

張一鳴在酷訊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離開了。在2008年,加入了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所,跟世界的龍頭科技公司學習,結果在微軟的日子,可以說是張一鳴畢業之後最無聊的日子。因為作為世界級跨國企業的微軟,已經有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不需要員工有太多新的想法,而張一鳴也發現自己偏好一些有挑戰性和有創造力的工作。而在微軟工作期間,有一位酷訊舊同事兼同鄉找了張一鳴,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自己新創立專為中國市場而設的山寨版Twitter- 飯否,而這位同鄉就是後來「美團」的創辦人- 王興。

喜歡挑戰的張一鳴,二話不說就加入了王興,成為了他的技術合夥人,負責飯否的搜尋工作、趨勢話題和社群分析,飯否及後發展迅速,很快又成為了一隻潛在的獨角獸。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一個本應發展潛力巨大的未來網絡巨頭,居然因為被一場衝突波及,而被迫停止運作。

2009年6月尾,在廣東韶關的旭日玩具廠,發生了一件毆鬥事件。旭日玩具廠是港資公司,旭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工廠。沒錯,這間旭日玩具廠的老闆,就是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不過我想蔡志明猜都猜不到,一件在他工廠所發生的毆鬥事件,居然決定了後來新疆維吾爾人的命運。
不過今天講的題目不是新疆,所以就不在這方面講太多了。總之就是,這次事件引發了後來的新疆烏魯木齊七五事件,維吾爾人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控訴政府當局沒有好好保護維吾爾工人,要求政府要徹底調查旭日玩具廠毆鬥事件,示威很快就演變成騷亂,然後就是例牌的那些,大家都明白的了,我都不講太多了。

這次事件對中國的網絡業界最大的影響就是,為了捉緊對網絡言論的控制,中國政府採取了史無前例的網絡監控,作為中國第一批網絡社交平台的飯否,也被勒令停止運作。在一年半之後才獲准重開,但在飯否重開之前,新浪就已經創立了微博,成為了真正的中國推特。雖然飯否到現在都還是在運作,但早已經不是那隻獨領風騷的獨角獸了,而在飯否被勒令停止運作之後,王興也將他的心力,放在他下一個項目「美團」上面。

而張一鳴在飯否停業期間也開展了新的發展。他應創業人士王瓊的邀請,與王瓊一起成立了「九九房網」, 一年之後就成為了中國第三大房地產資訊網。六年內第四次創業的張一鳴,也要準備面對一個新時代,一個叫智能電話世代的新時代。2010年,一個電話改變了這個世界,而這個就是來自Apple所創造出來的劃時代智能電話 iPhone 4,及後Apple也推出了威力加強版的iPhone 4s ,開始了蘋果的霸權世代。蘋果的稱霸也令到中國網絡業界發生了巨變,原因就是蘋果的熱潮,終於燒到中國了。因為智能電話的普及,完完全全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理解資訊的方式,以往我們吸取資訊的方式,都是來自一些廣播媒介,又或者是紙本媒介,例如我們會看書學習知識、看報紙就看新聞,又或者是聽收音機、看電視得到即時資訊。

但有了智能電話之後,我們可以無時無刻都接觸到不同的資訊。智能電話成為了新聞和資訊傳遞的主要傳播媒介,那就是說一個新興的市場正在形成,而這個新興的市場就是- App開發市場了。

作為業界的最前線,張一鳴當然留意到這件事了。所以他就隨即為九九房,開發了五款App,其中一個App就是叫做房產資訊,就是為了吸引要長時間留意房地產新聞的買賣商方。而作為一個資訊App,其實背後的架構和技術都是十分之簡單的,但就足以應付到很多人的需求。因為這些資訊App可以將全中國所有的房地產資訊,都集中在一個App裏面,而內裏也有很多可以發展的方向。

張一鳴很快就察覺到這件事,不過他就認為房地產這個面向實在太過狹窄。而如果將同一個概念 ,放在大眾想看的新聞資訊上,這樣就會吸引到成千上萬的人都會使用這個App。

於是在不久之後張一鳴就辭去了九九房的執行長一職,重新投入在新的創業路上。張一鳴在創立新公司之前,叫了王瓊出來喝咖啡,張一鳴一直都跟王瓊說,他想在房地產以外拓展新的事業。王瓊也很快被張一鳴說服了,同意為張一鳴提供8萬美金的天使資金,亦都保證她會主導張一鳴新公司的下一輪融資,而王瓊可能都沒有想過,自己做的這個投資決定,居然在後來為自己的公司中國海納帶來了價值接近百億美金的股權。而字節跳動也是中國海納第一單天使投資個案,後來再加上張一鳴在自己的人脈裏,籌集到更加多的資金,最後他就拿著200萬人民幣,在北京錦秋家園租了一個單位,成立了字節跳動ByteDance。

字節跳動ByteDance這個名字,相傳靈感是來自Steve Jobs的名言:The 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 That 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the humanities that yields us the results that makes our hearts sing.

只是科技是不夠的,科技要結合博雅教養,結合人文,才能夠產生令人心中響起樂章的成果。Byte就是委員,代表著科技,而Dance就是舞蹈,代表的就是博雅人文,加上就是Bite Dance了。

而和其他當時中國網絡公司不同,字節跳動一開始起的是英文名,之後才有中文名。這個也可以顯示到,張一鳴在成立字節跳動開始,就已經將他的最終目標,放在全世界上面。

而在成立字節跳動的第一年,張一鳴花了一年時間在研究中國和美國市場所有主要網絡內容平台 。然後他就發現,在中國的App Store裏面,排名最高的非遊戲App,全部都是以輕娛樂為主,因此張一鳴就決定用娛樂這個主題打開市場。因為市場上對娛樂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字節跳動都未曾真真正正登記成為公司,團隊就已經很快做好他們的第一款App「搞笑囧圖」提供源源不絕的Meme和搞笑圖片。

而在沒多久之後,他們都推出了第二款App「內涵段子」,也是以Meme為主的類似定位,結果「內涵段子」立即爆紅,在幾個月裏面就吸引了幾百萬的使用者。而在2012年的上半年,字節跳動就已經推出了十幾款App來測試市場反應,實驗不同主題和方向。字節跳動能捉緊中國市場的特質,他見到新浪微博上面最多人追蹤的帳戶都有一些很直白的名字,所以他們就將他們的App 命名為「好看圖片」、「今晚必看影片」、「真實美女- 每天100位漂亮妹妹」,令人一看就知道App裏面有甚麼內容。

而在做這些的過程裏面,張一鳴發現用智能電話觀看不同媒介的體驗是完全不同。而使用智能電話的人,在當時都會面對三個問題:螢光幕細、時間碎片化和資訊超載,而當時是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是可以同時處理到這三個問題,因此在最後整個字節跳動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他們到最後都必須要做一個大事出來,才可以突圍而出。

因此團隊就開始著手開發一個新App,一個叫做「今日頭條」的資訊App。新聞App在當時都還可以給出不錯的回報,因為這些App的使用頻率很高,普通人一有時間就會打開這些新聞App,看一下有甚麼事情發生,而這些App的生命週期也比起其他類型的App更加長,更有持續的可能性。不過我們平時打開一些和新聞有關的資訊App,即使是現在也好,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來自真人編輯、人力篩選的內容,而張一鳴就認為這一套已經過時,他認為新聞的篩選過程,是應該完全去除真人、改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自動化系統來處理,而且張一鳴認為今日頭條的走向不可以單以新聞做主角,而是可以納入各種不同的內容,建構出一個以個人化偏好度身訂造的資訊App。

在不久之後,今日頭條就成為了字節跳動主打的核心產品,問題是字節跳動在推出了今日頭條之後,都還未能夠盈利,資金壓力還是很大。而在第二輪的融資上面,不同的投資者除了對張一鳴的娃娃臉和溫文爾雅的特質提出了質疑之外,他們也都認為今日頭條只不過是另一個電話版的新聞App。而其實這些東西,無論是網易、搜狐、還是騰訊和鳳凰都在做,在這個紅海裏面 競爭已經很激烈,所以他們就認為,投資今日頭條,基本上是沒甚麼價值。即使是今日頭條的數據和使用趨勢其實都不差,但正如我剛才這樣說,今日頭條做的方向,是當時中國新聞App沒有的自動化推薦系統。中國的創投業者都還未能夠了解到這項技術的價值、效益及其真實潛力,沒有人預期到字節跳動會成為超級獨角獸公司,連張一鳴都預期不到。

因此,中國創投界,沒有人對張一鳴施以援手。到最後,他的救命錢是來自俄羅斯尤里米爾納的風投公司,數位天空科技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米爾納以往先後投資過 Facebook, Twitter, Spotify, Groupon, 京東、小米和阿里巴巴等等不同的科技企業,而投資字節跳動,又再一次證明DST的眼光。

因為在一年之後,字節跳動就已經成為獨角獸,估值暴增至5億美金。字節跳動亦都成功逃離BAT的影響(Baidu百度, Alibaba, Tencent騰訊) 因為當時的中國,作為新興的科技企業,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BAT的投資,成為他們的下屬;一是被靠攏BAT的競爭對手打敗。 但倘若接受了BAT的投資, 就會變成幫BAT打工, 而字節跳動可以說是唯一一間中國科技公司發展到這個規模都沒有跟BAT打交道的公司, 甚至有傳當時騰訊是有想過投資字節跳動。

1

1

不過有員工向張一鳴說, 他加入字節跳動不是為了成為騰訊的員工, 而張一鳴亦都回覆了他一句「我都不是」。去到後來, 新浪微博加入, 成為了字節跳動的投資者之一, 那即是代表他們可以為字節跳動提供接近無限的數據甚至微博還開放了他們的API給字節跳動, 讓字節跳動可以取得微博的用戶資料和活動。那即是說只要使用者用微博帳戶, 登入今日頭條, 字節跳動所設計的演算法可以在幾秒鐘裏面分析了使用者在微博上的興趣和想法, 直接提供個人化的選擇。

而最好笑的就是, 微博在後來才意識到原來字節跳動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所以他們就很快賣掉了字節跳動的股權, 亦都中止了字節跳動的資料使用權。你可能會說微博那麼傻的嗎那麼遲才知道自己被人又吃又拿? 但其實這個是當時普遍行業人士對字節跳動的理解, 因為很多當時的中國網絡界人士和創投人士眼中, 字節跳動都只不過是一個二打六, 出個新聞app有什麼特別, 大家都還是覺得在科技企業上取勝的東西不是技術, 而是其他商業因素, 例如有沒有知名品牌的支持, 又或者有沒有忠誠的使用者, 還是有沒有做BAT條呢之類, 他們全部都不太看好字節跳動這套技術的可能性。

不過現實就是, 在太平洋的彼岸 YouTube在之前一年, 即是2011年經已有了一個新的開發, 經已引入了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推薦引擎 Sybil, 而在兩年之後的2013年 Facebook亦都將Newsfeed一欄由於逆時序排列變成了個人化消息推薦, 及後在2014年 Instagram亦都開始了以個人化內容來推薦post給我們看的Explorer探索功能, 之後一年後的2015年 Google亦都推出了 Google Brain的深度學習演算法來強化Google的各個產品, 其中又包括YouTube Recommend。

世界各大科技資訊巨頭都知道演算法的重要性, 因為在這個資訊超載的年代, 網絡使用者要去找出自己適合的資訊實在是很不容易, 大家都只能靠搜尋這個方式去做, 但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除非你很清楚知道自己想找些什麼資訊, 否則你是不會找到合心意的東西。例如如果剛好今天放假無無聊聊無事做, 你想上Netflix看一些東西娛樂一下但就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想找些什麼, 結果可能是打開了目錄, 找了很久你都找不到想看的東西, 不過如果系統按照你的喜好推薦給你, 那可能你就會很快找到 一些合你心意的新東西看。因此我們使用網絡的概念其實在2010年代就已經開始改變, 從以人找資訊的核心的主動搜尋變成了以現在資訊找人為核心的被動推薦。而在再分之下, 我們還可以以掌控力和人力VS機器, 來理解大家在網絡上獲取資訊的習慣分別有以下四款。

低掌控以人力驅動的範疇就是社交, 主要是使用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和分享內容的方法去發放資訊給其他使用者。高掌控以人力驅動的範疇就是訂閱, 主要就是使用者自己人工篩選資訊來源來獲取資訊。低掌控以機器驅動的範疇就是推薦, 主要是機器依照使用者的行為來推測其偏好, 繼而發放資訊給使用者。高掌控以機器驅動的範疇就是搜尋, 主要是使用者透過搜尋致詞來獲取資訊。那就是說從以上我們就可以推斷得到, 資訊需求量大的人, 例如著重深度知識交流的人, 他們會偏好訂閱和搜尋, 因為這兩種方式的準確度和掌控度都是最高的, 但就需要使用者主動參與在獲取資訊的過程裡面, 特別是訂閱模式, 因為使用者需要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才可以知道自己應該訂閱什麼。

當想訂閱的東西裡面有部分的內容, 未有足夠的趣味性去吸引到你立即訂閱的話, 那可能只是去想實不實本身都夠使用者想一大輪。相反資訊需求量低的人就會偏向社交和推薦, 因為這兩種方法更為方便, 也比較適合用在新聞和輕娛樂上面, 而這個就是今天頭條的做法。因為當時間碎片化之後, 我們需要更快和碎片化式的去獲取資訊, 而推薦才會令人可以在找資訊上面節省一點時間, 因此我們都會看到今天頭條滿足的不是一些喜歡看嚴肅新聞, 或者是深度專題的人, 而是一些比較休閒喜歡輕鬆閱讀的人。透過無止境的串流提供資訊, 同時淡化內容來源的重要性, 將重點放在使用者的興趣上面。

而我們將這些概念放回自節跳動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網絡市場, 我們就會看到自節跳動的定位和其他巨頭完全不同。首先百度就不用說, 他一定是偏向搜尋的, 因為他是搜尋市場的龍頭大佬, 同時也有足夠的科技和品牌認知度, 所以他可以「坐定粒六」地堅持自己的位置。

而騰訊的超級APP微信當時就採用兩種方向, 採取訂閱制的官方帳號和朋友圈的社交動態消息, 而微信使用的是社交動態消息而不是推薦系統的原因, 就是因為微信的創辦人張小龍當時對演算法可以說是嗤之以鼻, 因為對於他來說, 他只用微信做的朋友圈是想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所以動態消息就會以逆時序顯示使用者聯絡人的帖文, 甚至微信當時是連執相濾鏡的功能都沒有。

最後就是中國的網絡巨頭新浪微博, 他們本身是以媒體為主的組織, 也因為獨攬了微博市場而賺大錢, 而他們之所以可以做到這樣, 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最好的技術, 也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最好的用家體驗, 而是純粹因為絕大多數的名人和媒體都擁抱這個平台。雖然微博都會依據使用者追蹤的東西來選擇推薦什麼內容給使用者, 但他們的推薦技術其實是很普通的, 而他們也不在乎什麼推薦技術的研發, 因為對於當時的微博來說, 他們著重的就是如何可以管理好平台上的網絡紅人兌換到他們的價值, 同時將微信普及到中國的次級城市, 改進推薦技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對於他們來說, 可以說是排在最後也不過分。

最後其他新聞平台都還是依賴編輯人員去決定有哪些內容應該放在當眼的位置, 而很多所謂的新聞APP, 都只不過是將他們的網絡版本變成了APP, 根本沒有任何推薦技術可言。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 今日頭條都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活動, 就因為當時所有中國網絡巨頭的大平台都沒有認認真真地思考過內容推薦這東西究竟有什麼潛力, 而作為最大社交通訊軟件平台的微信更加是對內容推薦這項技術完全不看好。而且業界普遍認為即使推薦引擎怎麼證明它有多優越也好, 這項技術都是可以被複製的, 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裡單是靠內容推薦技術這東西長期贏得廣大市場佔有率的可能性很低, 也難以持久。

不過字節跳動就用了他們的行動去證明給這班人看 他們是錯得多麼的離譜, 字節跳動以內容推薦技術來做大方向而有了大方向之後, 就要做事去建立技術, 但以當時字節跳動的程度來說有很久都沒有達到張一鳴想要的要求。要成為業界頂尖, 他團隊裡就需要一些有能力開發到最先進個人化推薦引擎的人手, 但偏偏字節跳動本身團隊裡, 就只有設計搜尋引擎和APP開發的專才, 而當時團隊成員也擔心以他們的技術能力是無法達到張一鳴的要求。而當時張一鳴就認為, 只能靠全力以赴才能創造到根本性突破, 所以他就決定以身作則以一副不懂得學的心態去鼓勵團隊, 而同時遇到重大突破, 張一鳴都知道他一定要搶人才回來, 而他的搶人才目標就是一間可以提供超級多高階人才的科技公司—百度。一直以來張一鳴都視百度為他最大的競爭對手, 因為百度會砌演算法的人才眾多, 要進入張一鳴想玩的演算法市場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所以當時只要百度想的話, 幾乎可以在這個市場上任意輾壓剛剛起步的字節跳動。

不過就因為百度的實力太強橫, 特別是在Google推出中國市場之後, 百度在他的領域上, 基本上是毫無對手的壟斷地位, 獲利太過豐富。所以百度其實很遲才意識到個人化推薦的重要性, 而且百度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矛盾和鬥爭問題, 結果他們就這樣把市場拱手相讓給字節跳動。而對於張一鳴來說, 百度的坐視不理為他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而百度的人才濟濟也為他提供了足夠的技術專才去研發他想要的技術。而張一鳴挖走的第一個人, 就是百度搜尋技術副總監楊振源。張一鳴立即把楊振源放在科技副總裁的位置上, 讓他著手主導重要的技術升級工作, 而楊振源的離開也令到很多百度的工程師跟著他跳了重去字節跳動, 因為字節跳動在招攬他們的時候, 對他們開出了豐厚的薪酬待遇和認股權。

去到2016年, 字節跳動的專業技術大有進展, 甚至誇張到開發了bot來寫原創新聞、發表活動報道, 速度當然比傳統媒體都要快, 而且依然不乏來自使用者的互動。而推薦系統成為了字節跳動的核心技術, 無論在內涵段子上的GIF、還是今日頭條的文章、以至後來的TikTok短影片, 都是以這個推薦系統技術作為基石。有了這套推薦演算法之後, 字節跳動就需要用最快的方法累積數據, 而他們所採用的就是一種中國式的Groove Hacking—預載App。簡單來說就是字節跳動和經銷商達成協議在智能電話離開工廠, 到門市之前就預載他們的App, 而令到公司可以用這種人為的方式不斷增加新使用者, 那麼Database就可以快速成長, 就這種邪惡的結果就是一開始今日頭條的確是得到幾千萬新使用者, 但大部分使用者都是使用平價的Android智能電話, 而且很多人在買的時候就已經預載了今日頭條這個App。

漸漸地, 這班人的內容偏好就開始大大影響大眾對字節跳動的觀感, 不少人開始認為今日頭條是專門餵人吃無腦無文化垃圾的平台。雖然字節跳動的團隊都極力否認他們是在積極推廣庸俗內容, 但他們都毫不諱言, 他們知道今日頭條是很低俗,全部都是誘餌式標題, 又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新聞, 但他們認為大家都必須要接受現實, 就是有96%的民眾需求是很庸俗的, 因為中國的大學教育普及率就只有4%。聽起來就像在門徒裡面劉德華所飾演的坤哥「這樣說做生意講的是供求, 有人買就有人買, 不是我來導他們, 根本就是他們自己壞...」。

好了, 有了技術有了原材料, 是時候要想想怎樣賺錢字節跳動的目標很清晰就是打廣告牌。根據使用者的資料, 投放個人化廣告, 適量運用就不會令到使用者太反感。策略定了就要有人給錢賣廣告, 但字節跳動面對的第一個挑戰, 也是當時唯一的挑戰, 就是中國本地市場又是不太看好智能電話廣告的效果。因為他們認為當時的智能電話螢幕太小, 根本不適合賣廣告, 甚或乎在當時的中國, 大多數品牌根本就不信任線上廣告, 他們也不願意從傳統媒體轉移到網上世界, 以至中國在數位廣告的發展一度大幅落後。而且中國最受歡迎的智能電話動態消息App 微信一直不喜歡放廣告在他們的應用程式, 當然這也是因為微信有足夠的本錢這樣做。而面對這樣的現實, 張一鳴就找了一個前記者, 幫他跑數, 而這個人就是張利東。

作為帶領字節跳動一步一步帶入廣告業務的領隊, 張利東找到的第一個客人就是國美。 整個宣傳的計劃很簡單, 就是使用者如果打開今日頭條某個指定廣告頁面, 在結帳付款時給店員看就可以換到一支主食油。而在廣告推出後不久, 所有油都被人換了。而張利東也帶領字節跳動打贏了第一場仗, 也因為有著張利東的加入, 字節跳動的銷售團隊在兩年內就從五個人增加到幾百個人。同時廣告收入也逐年遞增, 同時廣告收入也逐年遞增。在2014年的時候廣告收入是3億人民幣, 而2015年就是上年的5倍, 就是15億人民幣, 去到2016年就已經是上年的5倍多一點, 已經是8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足以令到字節跳動成為中國網絡界的廣告巨頭, 終於可以和BAT三巨頭平起平坐, 成為中國網絡界的新三巨頭 TMD。T就是代表今日頭條、M就是代表美團、而D即是代表滴滴出行。

而今日頭條的成功, 亦都引來了一大堆中國網絡公司仿效。無論是傳統的網絡巨頭還是新興的科技企業也好, 大家都急切地複雜今日頭條的每一項特色。字節跳動亦都預計到在同行這麼努力的「抄考」下, 今日頭條未來的發展必然會放緩, 所以他們必需有一個新的成長方向。而在決定這個方向之前, 張一鳴就請客讓全公司上上下下去日本沖繩旅遊, 而公司的年會也會在沖繩舉行。以當時盛行「九九六」工作風氣的中國網絡界來說, 字節跳動的舉動震驚整個中國網絡業界, 甚至還登上了媒體新聞版面。字節跳動全公司去沖繩放了一個短假, 亦都成功開了個年會, 在會後張一鳴就帶了幾個經理去一間日本居酒屋品嚐當地佳餚與清酒。而在飲到興高采興的時候, 大家講起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在這個時候, 張一鳴就提出了他的想法「我想我們是時候要開拓一下短影音的市場了。」。

張一鳴的這句話, 將會改變字節跳動的核心價值, 也開創出字節跳動稱霸的新時代, 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世代。其實短影片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早在2013年的時候, 在美國就已經有Twitter買起了一個Vine, 一個提供6秒短影音的新平台, 及後有很多中國網絡公司也抄考了Vine。而字節跳動在3年後的2016年, 才真真正正踏入這個戰場, 那究竟為什麼字節跳動可以後來居上不只, 還創造出一個影響全球的風潮, 而Facebook和YouTube這些擁有霸主地位的平台都要紛紛仿效呢? 欲知後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了。

今集的做什麼懶人包就先說到這裡, 不知道大家對字節跳動這間公司有多少認識呢? 字節跳動崛起的過程中, 有沒有什麼令你驚訝的地方, 不妨留言告訴我。最後再說一句, 今集我特意分開上下集出, 原因是本身份稿太長, 我懶得剪死Ringo和俊爺, 所以就分開兩集出。而在你正在看這一集的時候, 其實下集經過製作當中, 如無意外在兩個星期後就會出下集了, 所以大家緊貼我們。我是米迦, 我們下次再見, 拜拜。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爸爸是黑白通吃的娛樂圈大佬,兒子卻被嘲是「扶不起的阿斗」|向佐|向華強|叉雞

叉雞 | 娛樂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揭密】手機是如何摧毀我們的?如何停止浪費你的生命?

維思維WeisWa | 心理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滅蟲公司騙走全港市民70億,背後原來有五個高人在背後操作,他們是誰?|奇案調查

解密工作室 | 懸疑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米紙|懷緬昔日屋邨情懷 30年冬菇亭漢記大牌檔光榮結業 一亭四檔成僅存格局全港少於廿間 瀝源邨參照新加坡模式成首代Food Court 四代人

米紙 | 社文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MM|世界各地原來都有唔同嘅「長輩圖」!外國「長輩圖」興用咖啡同茶?搵婆婆設計「長輩圖」 到底有咩必要元素?日本衍生「New Ugl

Mill MILK | 社文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