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中共建國以來,首度遭遇人口負成長,時間點為何提早這麼多?對全球秩序又有哪些影響

窮奢極欲 | 財經類 | Feb 13, 2023

此影片謄本由月月製作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大家好,這裡是窮奢極欲,一個離不開錢的頻道。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憑藉龐大的消費與勞動市場,與平均超過7%的經濟成長率,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進入2023年的當前 卻出現一個重要警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報告,2022年底中國總人口數比前一年少了85萬人,是該國自196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的情況。本期影片就要來討論,人口數反轉減少,會對中國本身帶來什麼影響?會不會進一步改變全球秩序?

下載檔案

下載檔案

1

1

所有資料非作商業用途,若有內容侵權,請即通知我們移除。

1

在探討這些問題以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報告本身。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2022年底該國總人口數為14億1175萬人 ,比2021年底減少了85萬人。就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來看,即使中國政府一面放寬生育管制,另一面祭出福利政策,但2022年全年的出生人口仍舊減少了100多萬人,年增新生兒的數量降至956萬人,是中共建國以來首次跌破千萬關卡。 而死亡人數則增加了二十幾萬人,來到1041萬人,暫穩千萬以上。這導致中國在60多年來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更關鍵的問題在於, 2022年的數據極可能不是暫時的現象,代表中國已真正進入人口拐點。中國就有智庫預測,在不久後的2027年,中國的人口數將跌破14億人,之後一路減少,在2043年降至13億以下。即使未來大幅開放國際移民關卡,但中國人口基數實在太大,想靠外來移民救援恐怕緩不濟急。

中國的人口陷入負成長並非新的議題,為何最新出爐的年度報告會引起軒然大波呢?關鍵在於這次發生的時間點實在太早了,擁有第一手資料的中國社科院此前預測的時間點會是在2029年,而聯合國更給出2031年的樂觀預測。即使後來眼見勢頭不對,中國當局在2022年改口下修至2025年,但沒人料想得到,就在大幅修正預測的同一年,中國就實現了人口負成長,已發生的事實狠狠打了官方一耳光,讓外界在感到詫異之餘開始思考,當前的情況很顯然不在中國當局的預期之中,這樣超速的進程,會對國家發展政策構成哪些挑戰?

我們接下來引用加州大學社會學家王峰對此發表的評論,來開啟本期影片討論的核心。王峰表示,世界即將面對一個從未見過的中國,不再擁有年輕活力與人口增長等特質,而是一個老化與人口萎縮的國度。如果以經濟層面來看,總人口數開始減少對中國帶來的衝擊,可以用「暫無近慮,但有遠憂」這八個字來描述。

對於人口負成長這個議題,人們往往會直接聯想到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就中國的勞動力分布來看,當前該國農業勞動力,佔比高達25%,也就是說,該國每4個勞工就有一個從事農務。這與先進國家平均3%的數字,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單看勞動力總數而不討論其他條件,當前中國還有大量廉價的農村勞動力有待開發。近年隨著經濟成長放緩,中國製造業與建築業表現低迷。當前估計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勞工並沒有充分就業,換句話說,目前中國勞工產能,還沒有接近潛在產值。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也給出了樂觀的結論,指該國當前勞動力仍然功大於求。

雖然短期內看起來還沒有太大問題,但另一份數據卻揭露,未來即將發生的危機。回顧1963到1975年,這段期間,中國每年都有超過2000萬個新生兒出生,以該國法定退休年齡60歲來估算,這代表在2023到2035年,中國將有超過2.3億人退休。同一時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口,卻因為少子化的原因僅剩下1.6億人。這代表從2023年起,未來十多年中國將出現大退休潮,勞動力缺口將逼近7000萬人,這恐怕不是前面提過廉價農村勞力可以彌補的。

人口下滑加上勞力短缺,將逐漸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層面帶來連鎖性危機。房地產行業過往一直都是中國的經濟火車頭,但在政府打壓之下,這個產業提早引爆泡沫。目前看來已傷及整體經濟結構,而人口萎縮恐怕會進一步導致房產需求減少,拖累中國本已放緩的經濟成長動能。而在社會層面,如果勞動力陷入長期短缺,還會有兩層影響:一是稅收減少,無力支撐龐大的養老金體系。中國社科院就估計,該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恐怕會在2035年枯竭;另一個問題則發生在製造業身上,後者可能會因為勞力短缺與就業人口老化,出現行業萎縮的現象。事實上,過去幾年的中國就已經出現類似的跡象,各國外企由於中國的勞力成本上升,也陸續把利潤較低的勞動面積製造業轉移到南亞國家。

在此我們先做個段落結論,對中國來說,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階段,當前雖然不會遭遇利己性的危機,但未來必將承受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衝擊。而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整個世界將面臨哪些可能的改變。


由於中國在全球經濟與國際秩序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國的人口問題也可能改變世界面貌。以下分成幾點來討論。我們先講結論,中國人口提早進入負成長將會對世界經濟帶來直接的影響。在往期影片中,我們曾提過中國未富先老的隱憂,而剛才才說過的勞動力下滑,將進一步壓抑中國整體的經濟成長率。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就做出估計,到了2030年代,中國GDP的成長率將保持在3%以下,可能因此難以追上美國,也就無法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且隨著中國製造成本上升,很可能間接推動歐美物價上漲。而中國人口減少帶來的市場萎縮,也會壓抑那些長期從中國獲利的西方企業表現,特別是汽車與奢侈品等產業。

第二個影響層面將出現在下一個人口大國身上。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年」報告預測,在2050年前,全球新增的人口將有一半集中在以下8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尼日利亞,以及剛果民族共和國。但有趣的問題就來了,這些國家有辦法實現人口紅利,跟過去的中國一樣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嗎?答案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在這8個國家中,最受期待接班中國的正是即將成為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我們過往也曾做過專題討論過這個國家。當前印度有不少根深蒂固的問題仍舊難以解決,像是底層人口過於貧困、整體教育水準偏低,以致無法提供有效勞動力。而且該國的產業鏈不夠完整,他們在鐵路與大型機械等重工業方面實力不差,但消費性電子產業卻依附在其他先進國家之下。假如中國這輛火車頭真的減速,全球經濟走向將會充滿不確定性。

第三個問題則來到國際秩序層面。這裡我們以聯合國安理會的勢力消長為例,當前5個常任理事國為英、美、法、中、俄。俄國的狀況比較特殊我們暫時不談,但野心勃勃的印度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常年都想爭取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雖然過去一直都沒有成功,但隨著中印人口數此消彼長,印度在奪下人口第一大國的頭銜後,成功「入常」的機率將有所提升,這象徵著中國在印太地區地緣政治上最大競爭者之一的印度,未來在國際事務上可預期將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第四大影響將會是綜合性的結果。在近年美中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軍事支出年年增加成了必要的選項,但人口問題很可能讓中國在財政上故此失彼。加拿大主流媒體就直白的表示,「如果你不得不花費四分之一的GDP來照顧高齡人口,那麼你顯然沒辦法繼續把大筆預算揮霍在軍費之上」。


前面我們說了那麼多負面隱憂與不確定性,中國還是有正向發展可能,而最大的關鍵在於,該國能否創造第二次人口紅利。傳統人口紅利理論顯示,當一個國家勞動人口比例高、撫養率低,又有高儲蓄與高產出,就可被視為第一次人口紅利。在紅利兌現以後,隨著人口轉向高齡化,這時如果整體國民能積極配合轉型,為養老拉高儲蓄,同時政府也建立良好的養老保險體制,那就有可能為往後的經濟成長留下豐富的資本,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而在已兌現第一次人口紅利的中國身上,想要讓第二次人口紅利化為可能,拉高儲蓄並非關鍵,而是要提升人才素質與生產效率,將「人口」紅利轉換成「人才」紅利。數字上來看,2022年中國收購大學教育的國民數已突破2億大關,相較過往還算有相當不錯的成長,是中國人口問題中的一線曙光。


當前我們正在見證一場發生在最多人口國家的轉型實驗,中國能否降低人口負成長帶來的衝擊,未來還能不能作為全球經濟的推手?野心勃勃的印度還有哪些招式等待後頭?種種不確定的未來,就讓我們繼續觀察,好了,這集窮奢極欲就到這裡。我們下一集再見,拜拜!

1

1

1

1

1

1

1

IMG_1410.PNG

牆內能夠接觸外間資訊的渠道寥寥可數,Youtube 機頂盒為每星期從 Youtube 上挑選不同種類的專題影片並製作成謄本、印刷成信件的長期計劃。

其他最新謄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關於癌症人們必須了解的幾件事!全球年輕人癌症發病率正急劇上升,歐美最為明顯?

窮奢極欲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AI現在有眼睛了?Sora將帶動新的革命,文本生成影片堪比當年iphone橫空出世!

窮奢極欲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軟銀砸千億創AI晶片公司誓言超越輝達?市值曾蒸發99%、豪賭性格大起大落!歷史級虧損後 孫正義重倉投資AI會成功嗎?【TODAY 看世界|人物放大鏡】

TODAY 看世界 | 財經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政府擴招 全國醫師氣到「大辭職」?韓國百間醫院住院醫師辭職出走!韓國醫界多次槓政府 為何這次民意不挺?【TODAY 看世界】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

AI伴侶百家爭鳴,瞄準各國寂寞男女的心|國際大風吹 Ep. 305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時政類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