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作者介紹
196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7年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醫學部醫學系畢業,1991年山形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系醫學專攻博士課程修畢。之後任職於醫院急診中心,並從事農村醫療工作,1994年起任職於橫濱甦生醫院內科安寧療護,之後擔任同院安寧大樓樓長。現為恩澤居家照護診所院長。
為推廣安寧療護觀念,平時除了透過Facebook發表相關資訊以外,也持續針對學校教育展開各種死前準備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活動。
主要著作有《面對死亡,我看見的幸福與遺憾》、《2800個安寧療護案例經驗的醫師傳授的尋找人生意義筆記》(暫譯)等。
<br>
內容簡介
我很照顧身體,為什麼是我得到這種病?
我這麼努力,也拚到業績,為什麼升遷的是別人?
付出這麼多,他竟然還劈腿,那個小三到底哪裡比我好?
為什麼我都交不到朋友?覺得好孤單。
念書好無聊,考試又這麼多,出社會根本用不到!
老了真沒用,什麼都要靠別人!
不管是別人或自己,生活中總有各式各樣的痛苦。
面對陷入痛苦的人,你會怎麼安慰對方呢?
是請他「加油」、「不要難過了」、「明天會更好」?
又或者乾脆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讓時間療癒一切?
對於自己的痛苦,你是盡量不去想,或做些開心的事轉移注意力?
你會希望別人分享經驗與建議,覺得「你應該要……」,急著幫你解決問題;
還是聽你傾訴、陪伴著,成為理解你的那個人呢?
作為安寧病房的療護醫師,每天面對生命的流逝,
小澤竹俊比誰都更能體會痛苦和不安,如何侵蝕一個人的身心。
但他也看到超越痛苦的力量,又如何讓生命活出精彩的章節。
重點是我們如何為別人「解憂」,當痛苦時又如何為自己「解套」。
在這本書中,小澤竹俊提出:
◎減緩痛苦的方法是縮小「現實」與「期望」的差距。
◎讓痛苦的人願意坦承他的痛苦。
◎「成為理解的人」比「理解」更重要。
◎「反復」、「等待」、「提問」的說話技巧。
◎如何告知對方自己渴望被理解
運用這些觀念和技巧,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別人的傷痛與脆弱時,
成為真正的助力。同時也能為自己找到陪伴和支持的力量,
不管面對人生的任何低谷,都能走出自己的春天,找到生命的意義。
關於解憂,你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痛苦」的人,並不會隨意向人訴說。他們只會在試圖想理解對方痛苦的人面前,才直言自己的「痛苦」。
☀傾聽不等於要和對方意見同調。就算自己和對方意見不同,同樣可以察覺對方發出的痛苦訊號,進一步轉換成適當的語言來回應對方,這就是傾聽所蘊藏的深遠意義。
☀傾聽的力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可以傾聽他人的人,也會是想法能被聽見的人。如果只是單方面地訴說自己的「痛苦」, 卻不願傾聽對方聲音,身邊的人將會漸漸離去。
☀安慰就像「抓癢」一樣,人只要自認為做的事是為對方好,就很容易錯失「停手」的最好時機。彼此關係越是親密,越容易自以為「只要和昨天一樣去做就行了」。
☀培養察覺對方心情的「敏銳度」,萬萬不能忘記的一點是,「對方是不同於自己的獨立個體」。
<br>
手足評論
暫未有手足留下評論,立即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br>